分享

《清明上河圖》: 亂針繡和水墨寫意繡結合
2018-02-13 13:33:52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編輯:穆菁

  原標題:揚州刺繡版《清明上河圖》 亂針繡和水墨寫意繡結合

  層次分明的遠山樹景、熱鬧非凡的市井生活……一番生動活潑的《清明上河圖》場景,用刺繡呈現在一幅5米長的倣古色修布上。這幅作品,是45歲的李華菁花費近4年時間繡出來的。

  下崗學習刺繡

  近4年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

  1999年,李華菁從單位下崗,“當時我也沒有多想,就打算先把自己的愛好延續下去。”李華菁告訴記者,在單位她主要從事工藝製作,業餘時間,拜師學了工筆畫。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受邀去為繡娘們畫底稿,“畫過幾次,我對刺繡也非常感興趣。”李華菁説,從那時候起,她開始鑽研刺繡技藝,並開始學習油畫。

  因為有繪畫基礎,並且有濃厚的興趣,李華菁學起刺繡來得心應手。一開始,她繡的作品篇幅較小,色彩較為單一,圖案也相對簡單;漸漸地,她開始嘗試把繪畫和刺繡融合起來,用刺繡“複製”中國名畫。

  4年前,她打算給自己加大難度,完成刺繡《清明上河圖》的製作。“當時估摸著,按自己的能力兩三年應該就可以完成。”沒想到,這5米多的長卷,她花了3年零8個月才完成。

  保持原畫風貌

  用了近百種顏色的絲線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為了完美“還原”原作盛景,李華菁查閱了大量資料。“原作5米多長,我先要在繡布上畫出底稿。”她介紹,墨分五色,在用宣紙繪畫時,可以通過水和紙張的自然暈染來實現色彩間的過渡,但刺繡作品上的顏色過渡,就需要製作者通過絲線的不同顏色分佈,以此達到保有原畫造型和色彩過渡的效果。

  人物、房屋,甚至水波……為了將最細微之處也還原出來,普通的繡線還要再進行劈絲,進行搭配。李華菁估算,她用了近百種顏色的絲線。

  半路出家捏針

  將亂針繡和水墨寫意繡結合

  “相比從小就學習刺繡的繡女,我是將近30歲才捏針的。”李華菁説,因此,自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一件純手工的刺繡,從選稿、畫稿、配線再到刺繡完工,她都會耐下心來,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

  傳統工藝的發展,只有不斷創新,形成別具一格的刺繡特色,才能不斷傳承。在《清明上河圖》中,李華菁首次嘗試將亂針繡和水墨寫意繡結合起來。“這兩種繡法都是揚繡的典型代表,亂針繡更適合表現油畫的立體感,而水墨寫意繡則能更加傳神地展現水墨畫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