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合解決北部山區灌溉“最後一公里”難題 費用減九成,農田“暢飲”山下水
12日上午,位於南京六合竹鎮鎮烏石社區洪雲組排灌站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施工,搶在4月初竣工投入使用,為春種做好準備。“我家有13畝地,過去一年的灌溉費用要一千多元,等到排灌站建成後,灌溉費用只要一百多元。”洪雲組村民鄭成龍告訴南京日報記者。
一直以來,灌溉難是六合北部山區村民的頭疼事,烏石社區洪雲組雖然距離解放水庫不遠,也修建了硬質渠,但村民灌溉仍需要一級級往上翻水,費時費力費錢。在社區確定的2018年民生工程項目中,計劃2018年上半年完成11座泵站改造、6面當家塘清淤擴容和6條渠道的硬質化,洪雲組的排灌站就是其中的一個。
由於六合北部山區獨特的地理條件,過去的灌溉水存在利用系數較低、灌溉能力不夠、河道引排能力不夠等種種問題。隨著近幾年農村水利項目改造,這些難題均得到解決。六合區水務局副局長李文良介紹,自2011年以來,六合區每年投資2億元,實施了灌區節水改造;農村泵站、小型翻水線、重點塘壩的建設;水庫清淤、水庫移民等工程項目。北部山區原有的7條骨幹灌溉翻水線全部實施重建,重點排澇泵站進行了改建、擴建。
隨著7條骨幹灌溉翻水線的重建和升級,北部山區可從滁河引水,形成了兩級或三級的翻水線,而每一級的翻水線均建有水庫和塘壩,平時可以蓄水,乾旱的時候從滁河一級一級向上翻水。“目前,我們為程橋、竹鎮、馬鞍、冶山、金牛湖等北部丘陵山區近60萬畝農田提供了水源保障。”李文良説。
“骨幹灌溉翻水線就好比人體的大動脈,在完成建設後,農田水利建設要逐步向街鎮社區農田的‘毛細血管’推進,這就要求各街鎮根據實際需要,多方爭取,整合資源。這次烏石社區的泵站改造、當家塘清淤擴容等工作,就是社區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六合區水務局辦公室主任陳名生告訴南京日報記者。
春節過後,洪雲排灌站和燈莊泵站同時開工,社區黨總支書記林長龍介紹,“洪雲排灌站總投資27萬餘元,將建設泵房32.4平方米,進出水池各一座。該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後,周邊灌溉將不再是難題,一畝地的灌溉費用由原先的100多元減少到十幾元,還節省了時間和人工。而燈莊泵站竣工後,受益農田面積近300畝。”
2018年,六合區將完成水務建設總投資11.2億元,在保障農田灌溉用水工作的同時,還將著力推進全區防洪保安能力的提升、水環境的提升治理、水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務設施精細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