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018-03-15 08:59:38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代表委員熱議“持續攻堅克難 走在發展前列”②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交通強國”。建設“交通強國”,需要全面推動交通運輸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説,高品質發展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其中最核心的是創新驅動,最主要的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迫切的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出席兩會的江蘇代表委員們表示,江蘇要圍繞高品質發展要求,全力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更高的標準、更大力度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要,打造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加快推進運輸方式互聯互通

  2008年起,江蘇探索建設綜合客運樞紐,努力打造高鐵、公路客運、城市公交、地鐵、計程車等多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一體化客運樞紐。

  綜合客運樞紐是多種運輸方式交匯融合的節點,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成效的集中展示。“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各種運輸方式應當分工協作、互聯互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兼省鐵路辦公室主任陸永泉説,江蘇將抓住高鐵建設契機,加快建設一批以鐵路客站為核心的綜合客運樞紐,到2020年,綜合客運樞紐總數將達40個以上,覆蓋60%左右的縣級以上城市。

  “江蘇的鐵路建設重點在補短板、優樞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吳向東説,“補”即補齊線路推動南京樞紐地位的形成,補蘇中蘇北鐵路短板;“優”即優化樞紐內部的車站設置分工,優化鐵路與公路、民航、地鐵之間的互聯互通的交通綜合樞紐建設。

  “軌道交通,向上要銜接空港、鐵路、公路,加強樞紐建設的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使得銜接更加方便;向下要解決好與地面公交、計程車、共享單車的銜接,作為一個體系來實現相互協調。”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説,要注重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之間的協同效應,以此提高交通運輸體系的效率。

  “一個城市發展的空間佈局錯綜複雜,要素的流動靠綜合體系的支撐,首要的就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國人大代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凱法説,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對城市的交通首位度起到直接支撐作用。其中,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尤為重要,包括以機場為核心的樞紐、以公路為核心的樞紐、以鐵路為核心的樞紐,以及樞紐與樞紐之間的無縫銜接。

  “要進一步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水準。”陸永泉建議,通過優化設計,讓樞紐內各種運輸方式換乘更加順暢,讓城鄉交通之間銜接更加高效,縮短旅客換乘距離和時間,還要提升樞紐的信息化服務水準,促進鐵路、公路、公交等各種交通方式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

  補鐵路短板建“兩小時江蘇”

  近年來,江蘇交通建設總體上走在全國前列,但也有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中就包括鐵路交通。

  “目前,全省鐵路2791公里,其中高鐵只有846公里,里程和密度在全國的排名都較為靠後。”陸永泉説,江蘇在建鐵路有10條,其中高鐵4條,2018年將建成5個項目共355公里。江蘇將在年初已開工建設鹽通鐵路的基礎上,確保年內開工建設蘇南沿江鐵路。配合中鐵總公司等做好滬蘇湖鐵路、通蘇嘉鐵路、滬通鐵路二期這3條鐵路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預計2020年,全省鐵路總里程將達4000公里以上,其中快速鐵路、高速鐵路接近3000公里。”陸永泉説,到2020年,江蘇縣級以上節點城市的快速鐵路覆蓋率達80%左右,基本建成以軌道交通為支撐的“兩小時江蘇”,“讓人民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舒適,讓創新要素沿著軌道網在江蘇大地快速流動。”

  不少代表委員呼籲,對於高鐵建設,江蘇要系統謀劃,科學佈局,加快建設。

  “寧淮鐵路已列入《江蘇省‘十三五’鐵路發展規劃》,規劃線路全長約203公里,估算總投資340億元。”全國人大代表、淮安市市長蔡麗新説,江蘇、安徽均高度重視這條鐵路規劃建設,江蘇建立路省聯合推進制度,並多次赴國家鐵總及相關部委協調推進。“寧淮鐵路項目暫未列入國家層面規劃。懇請鐵路總公司、國家發改委等支持寧淮鐵路列入國家層面規劃,並納入鐵路總公司建設計劃大盤子。”

  建設交通強國,鐵路要先行。“江蘇鐵路建設正面臨黃金機遇期,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鹽通、滬通鐵路正在加快建設,南、北沿江鐵路力爭儘快開工,江蘇將由原先的鐵路‘窮省’變為鐵路強省。”吳向東認為,鐵路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量,必須推動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和證券化改革。“要將國務院有關政策落實好,才能解決好鐵路長期運營的問題,發揮根本性作用。”

  交通建設助推區域經濟騰飛

  交通強則城市強,交通興則城市興。交通與城市有著很強的共生關係,交通的可達性和便利度往往決定一個城市集聚資源和對外輻射的空間範圍。

  “城市經濟首位度提升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朝夕之功。”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認為,城市交通首位度作為提高城市首位度的先導性、基礎性工程,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有個大的改觀。南京將推進新一輪交通規劃建設,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形成以南京為中心、“米”字形放射狀綜合樞紐格局。到2035年,南京將有“八向十線”高鐵通達全國主要城市、15條高速公路輻射江蘇和周邊城市,規劃建設24座過江通道,祿口機場躋身世界空港前50強,真正把南京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節點、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龍頭、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大豐與上海淵源深厚,307平方公里的上海‘飛地’將兩地緊緊相牽,大豐的港口、岸線、灘塗等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全國人大代表、鹽城市大豐區區長宋勇説,大豐要搶抓“高鐵時代”到來的機遇,主動接軌上海、對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園區共建,為各類要素向大豐集聚創造良好條件,“進一步做好‘大上海’文章,更大力度承接優質産業轉移,集聚高端資源要素,推動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致力打造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飛地經濟’示範區。”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特別是鐵路方面,目前連接區域20市的2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全國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周鐵根説,徐州要發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加快公、鐵、空、水、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集疏運條件和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管道“五通匯流”的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備,構建國家級綜合物流樞紐和多式聯運中心、“一帶一路”核心物流節點城市,強化在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中的地位,基本建成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1小時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