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豐富源頭供給 讓“第一動力”更強勁
2018-03-19 08:52:45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代表建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豐富源頭供給,讓“第一動力”更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戰略支撐。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大勢,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

  出席兩會的江蘇代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為,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規律和特點,以世界視野和長遠眼光佈局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引領江蘇高品質發展。

  源頭供給不足,“卡脖子”就會頻現

  近年來,我國在應用技術領域進步迅速,一些技術走在國際前列,但基礎研究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比如,一些戰略性産業和新興行業遇到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深層次原因就是基礎研究存在“短板”,原始創新能力不夠、供給不足。

  “未知遠遠大於已知,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科技創新的先導。”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分析説,從世界科技發展史看,凡具有顛覆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創新,都是基於基礎科學的長期積累。

  “過去我們抓創新,主要是抓應用型科技成果,抓能夠看到産業化前景、看到可預期效益的項目,往往覺得基礎研究是國家的事,與地方沒有關係。”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坦言,實際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及産業化早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彼此之間沒有必然的界限。

  跨界融通日益加深,正在將過去分散化、個體化的技術演進變為現在的群智演進、組團突破。比如,量子科學推進信息計算的巨大變化,也會促進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技術等發展,三者又與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分不開。這些領域的技術創新,數學都是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高校報考數學專業特別是基礎數學的學生並不是很多。

  梳理權威機構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它們廣泛分佈于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服務、大數據等行業。比如,互聯網與生活服務結合的螞蟻金服、滴滴出行,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與製造業融合的大疆無人機。具體到江蘇,代表基礎研究成果最新應用、引領新經濟發展趨勢的“獨角獸”企業少之又少。

  攀登“金字塔”,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越是前沿的科技領域,競爭越是激烈。目前,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世界先進”“全球影響力”“填補國內空白”“解決國家瓶頸”為目標願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金字塔”,是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可以有力推動所在區域的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

  江蘇科學能力基礎雄厚、研究人才密集,理應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上有更大作為。“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這一總體目標,南京將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藍紹敏表示,在南京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既符合南京自身的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發展階段,又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全省發展需求高度契合,“我們願意、舍得在這方面加大投入,迫切希望國家在規劃、政策和頂層設計方面給予支持。”

  南京的迫切期待,也是江蘇的期待。多位代表建議——

  希望國家在“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中期評估以及“十四五”規劃項目遴選時,支持在南京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科學裝置;支持將南京與國家相關部委以及在寧高校院所合作申報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科學裝置,納入國家規劃;支持南京探索創新合作方式、建設模式和投入機制,按照國家實驗室要求和國際一流標準建設紫金山實驗室。

  按照“路線圖”,南京以“紫金山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重大工程化創新平臺”為基礎,以戰略科學家團隊組建為核心,以重大科技專項、優勢學科創新集群、優化的空間佈局等為支撐,推動一批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其中,紫金山實驗室聚焦通信與網絡、生命科學、新材料三大學科領域,力爭對重大基礎研究、原創性科技突破起到帶頭、示範作用。“今年南大將為紫金山實驗室落地2個項目。”呂建透露,正在謀劃共建“物質科學與新材料”和“環境科學與生態文明”項目。

  勇闖“無人區”,力爭在更多領域“領跑”

  作為一家從事主流藥物研究數年的企業,恒瑞醫藥正在加大創新藥研發力度,縮小與歐美國家的差距。“開展創新藥研究,好比在‘無人區’不斷探尋,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全國人大代表、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表示,開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要加強技術預研和人才儲備,一旦時機成熟,就能夠快速反應、搶抓機遇。

  基礎研究關鍵靠人,要能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基礎研究是探索未知的過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具體研究方向、重點和方法等需要不斷調整,進展上也難以準確預料和把握,要給科學探索和基礎研究以自由。”全國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竇希萍坦言,千萬不能用推進工程建設的管理思路和方式來進行基礎研究。

  對於政府而言,重點是建立符合科研規律和基礎研究規律的制度,給科學家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和條件。竇希萍建議,創新管理和投入方式,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讓大家把國家目標與個人興趣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在探索奧秘、發現規律中有更大貢獻。

  目前,我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很低。代表們建議,既要鼓勵大企業尤其是高端企業加大投入,也要鼓勵更多中小企業成為創新主體,並通過建立平臺等,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要素融通起來,形成基礎研究合力。

  當前,在科研界有個新詞彙——“沿途下蛋”。具體而言,就是把重大科技攻關産生的成果及時有效轉化為市場化、産業化的技術和産品,為經濟發展和産業轉型提供更多高水準的創新供給,催生出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來自科技和産業界的代表均表示,江蘇只有抓住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在基礎研究上有更大作為,在更多重大創新領域實現“領跑”,才能躋身全球産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重要環節,高品質發展才可以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