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工日”請隨記者走近社工——為困境者架一座溫暖的橋
截至目前,全國共開發31萬個社會工作崗位,設置36485個社會工作服務站,已成立7511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全國持證社工人數突破32萬人,其中4萬多人在江蘇。
社工,在中國似乎是個正“年輕”的行業,從業者通常被看作“做好事的人”。3月20日“國際社工日”到來前夕,《新華日報》記者採訪多位社工,了解他們的工作日常。
“越是社會邊緣人,越要幫助”
“吸毒人員在世人眼裏,是被歧視、厭惡、懼怕的特殊群體,但在我這裡,就是單純的服務對象。”説這話的,是“全國最美社工”范向群。
吸毒人員小李曾多次因觸犯刑法被判刑,長期無業,妻子離家出走,兒子一直由年邁的父母撫養。小李從不與家人交流,兒子也不喜歡他,常説“要換個爸爸”。
范向群對小李進行一對一跟蹤輔導,逐步建立起信任後,運用優勢視角、家庭治療、行為練習等多種專業方法,幫他糾正心態。范向群還不斷連結外部資源,給小李的兒子介紹繪畫老師,還聯繫愛心企業提供他可幹的零活。漸漸地,小李同父母和兒子的關係有了很大改善,生活一點一點地回歸正常。
“社工挽救一個人,就可能挽救一個家庭。”范向群在無錫市崇安區江海街道成立七彩家園社工服務中心,承接19個省、市、區的政府購買項目。該中心的服務對象,包括孤寡老人、精神病人、刑滿釋放人員……“越是社會邊緣人,我們越要幫助”,是范向群常念叨的一句話。
用十年時光陪伴殘障孩子成長
這世上最暖的愛,應該是長久的陪伴。在南京市兒童福利院700多名孤兒心中,閆昭澎就是他們最親的哥哥。最近5年,這個90後陽光大男孩在生活上守護關心孤殘孩子,成為他們心理上的依靠。
孤兒們內心的創傷通常並不一樣,閆昭澎採用專業方法和技巧疏導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讓他們重新接納自己。他先後為5名兒童爭取到愛心助養,為3名重症患兒連結到助醫費用,為34名兒童適配到寄養家庭,還為21名社會棄嬰評估收養家庭。
作為南京市兒童福利院社會工作組組長、中級社工師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閆昭澎帶領社工團隊,以個案管理模式為300多名孤殘兒童提供評估、心理干預、行為矯正等服務。
成長是緩慢的,對一些特殊孩子而言,或許更是緩慢。十年,可能讓大部分孩子得以實現從稚嫩到成熟的轉變,但這些特殊孩子這期間能學會的,可能並不多。來自愛德慈佑院的社工任影,就用十年時光,陪伴一群16歲以上的殘障孩子慢慢成長,工作中有時會引起家長的誤解,甚至曾遭遇過激言行。
醫務社工連結資源助病患
很少有人知道,醫院裏的病人遇到難題,除了找醫生,還可以找醫務社工幫忙。金妍艷,就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社會工作辦公室的一名醫務社工。
兩年前,來自南京低保家庭的小褚不幸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這個19歲的男孩感到困苦無助。接診的醫生將小褚的情況轉介給金妍艷。經過評估,金妍艷決定聯繫紅十字基金會,幫小褚申請“輕鬆籌”微基金:一年“格列衛”藥費+復查費,共約4萬元。通過社工辦宣傳、挖掘患者社會支持網絡,兩天籌款33768元。
廣泛連結社會資源,是社工必備素質之一。過去兩年間,金妍艷帶領30多名社工和實習社工,在泌尿外科、腫瘤病科等9個病區,與醫生、護士組建跨專業合作團隊,累計開展個案服務、病友會等近百次,為貧困患者募集90多萬元善款。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促進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志願服務健康發展。”“社會工作”已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很多社工感受到社會對社工職業的認知變化,他們的工作努力目標也越來越清晰:在每個身處困境者的心中搭起一座橋,讓生命更豐盛、讓社會更溫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