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泗陽多方合力推進“最大民生工程” 高品質就業,鼓起百姓“錢袋子”
“人都説‘回爐燒餅——不脆’,可我‘回爐’再次接受培訓後剛談妥一個崗位,每月比2017年多拿一千多呢。”2月12日,泗陽縣晨風服飾的員工張婷感嘆道。
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説:“縣委把更高品質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引進項目、就業培訓、技能提升、政策激勵等手段,讓城鄉居民就業更有品質、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城鄉崗位足,萬人幫企送萬崗
晨風、東瀅、海欣、好彩頭、捷鋒帽業……臨近春節,泗陽經濟開發區多家企業急切地向縣人社部門提出招工需求,僅19家重點企業就缺工7045人,開發區共缺工1.26萬人。
本著“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泗陽縣圍繞“2+1+1”主導産業集聚發展定位,全面構築起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居製造、汽車配件四大産業集群。僅開發區已入駐企業近460家,總計需用工9萬多人。
泗陽有19萬人在外務工,該縣年初開展“萬人幫企送萬崗”活動,19個鄉鎮街道和238個村居的幹部各顯神通,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簽約5600多人,正式上崗2108人。
有充足的就業崗位可供選擇,是實現高品質就業的前提基礎。泗陽縣人社局局長姜南説,這些年縣裏除了招引大項目,還招引“三來一加”項目,實施“家門口就業”工程,讓留守的“5060”人員也有活可幹、有錢可賺。
走進盧集鎮郝橋村標準化廠房,100多名留守婦女正在縫製帽子。村支部書記張再廣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村裏通過“三來一加”、設施農業等帶動千余名留守人員就業。
目前,泗陽19個鄉鎮街道各自設有創業園區,平均每個園區入駐工業項目26個以上;238個建制村,平均每個村居擁有“三來一加”就業點8個以上。這些鄉鎮創業園區和“三來一加”就業點可提供各類就業崗位共13萬個。
培訓平臺多,多學技能多拿錢
35歲的倍捻機修工胡德洲,如今月薪高達6000元,可2017年他每月才拿2000多元。“要想多拿錢,就得提升技能。”一句話説得乾脆。
2016年12月,胡德洲從部隊復員回鄉。幾次到開發區企業應聘,都因技能等級低沒能找到滿意的崗位。他下定決心參加縣人社局舉辦的免費培訓,成了泗陽經濟開發區江蘇聚潤紡織的一名倍捻機修工。
泗陽縣人社局副局長孫通城介紹,實現高品質就業的核心是搞好就業培訓、提升人們的就業技能。縣人社部門開展計算機、維修電工、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33項技能培訓,去年累計免費開展94期不同類型職業技能培訓,6172名學員參加學習,其中再就業培訓611人。
在泗陽,不少企業建立內部培訓和員工晉陞機制,注重員工的在崗學習和跟班鍛鍊。東瀅服飾公司每年輸送30多名優秀人才到國外學習管理經驗。
僅2017年,泗陽經濟開發區228家企業安排服裝製作、紡紗紡絲、木材加工、鑄造工等專業培訓300余期,共培訓員工3.2萬人次。縣財政除給培訓考試合格的5292人每人500元補貼外,還對取得初級、中級和高級技術等級證書的8766人,按照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標準分別給予獎勵。員工技能提升了,薪酬隨之提高。2017年,泗陽經濟開發區企業員工月薪平均上漲451元。
漲錢有保障,又有待遇又體面
翻開泗陽經濟開發區內瀚海紡織、環宇光伏等企業賬本,上面記錄著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明細。晨風集團、東瀅服飾、申久家紡等企業還給員工發放節日福利和第13個月薪水。
“員工的高品質就業,不僅體現在工資水準上,還體現在工作的穩定、待遇的增加、生活的便利以及人文關懷和權益保障上。”泗陽縣縣長馬偉説。
在晨風集團職工宿舍區,除了寬敞亮堂的集體宿舍,還體貼地安排有“夫妻房”。“剛回來一星期就拿到了鑰匙,條件還不錯,有衛生間、空調等。”正在房內收拾東西的倪愛安和妻子準備去參加廠年會,他説此前為了多掙錢已在蘇南打工20多年,如今孩子已經讀六年級了,該回來多照顧些。像東瀅服飾宿舍區,也設有200多間“夫妻房”。
在泗陽,不少企業建立起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和職工工資增長機制,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同時根據員工需求,量身定制了企業“文化套餐”,建起小學、幼兒園、圖書館和健身房,經常性開展歌咏比賽、職工體育運動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