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動的水袖 如何留住年輕的心
2018-03-27 11:28:26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江蘇原創京劇現代戲《青衣》高校巡演北大啟動 ——舞動的水袖,如何留住年輕的心

  當拖著長長水袖的“嫦娥”在北大未名湖畔婀娜起舞,傳統國粹與青春學子會産生怎樣的碰撞與化學反應?

  3月23日—24日,由江蘇省文投集團策劃、江蘇大劇院出品製作的原創京劇現代戲《青衣》高校巡演首站在北京大學上演。演出海報前排成長龍等待合影的觀眾、一搶而空的《青衣》周邊文創産品、久久不散的謝幕,已然説明一切。

  演出前,主演李亦潔在後臺還有些忐忑。第一次進校園演出,不知道大學生能不能接受京劇現代戲?不過,謝幕時經久不息的掌聲,讓她把心放了回去。李亦潔一邊卸粧一邊坦露心跡,“當時一看到劇本,我就覺得《青衣》是為我創作的。一年多演下來,這種感覺更加強烈。我覺得我就是青衣,青衣就是我一輩子的執著。”

  優美的唱腔、動情的音樂、空靈極簡的舞美、直入心底的故事……作為北京大學建校120週年特邀演出,《青衣》讓首都學子領略到了不一樣的蘇韻流芳。劇中,筱燕秋從一而終的藝術信仰與月宮中淩雲而舞的嫦娥、舞臺上光彩照人的青衣融為一體,頗具意味。

  在保留京劇程式化韻味的同時,《青衣》在唱腔、形體、造型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唱腔創新運用了京劇豐富的聲腔板式來刻畫人物,體現時代氣息;音樂與人物思緒發展融為一體,很好地推進了劇情的進展。

  這些創新手法的運用,讓傳統戲曲贏得了更多年輕觀眾的心。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大一學生殷依純對《新華日報》記者説,“人物性格非常飽滿,內心衝突表現得很豐富。整部劇不僅是傳統的再現,更把現實生活融入其中,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北外法語系大一學生魚衡波説,“感覺非常棒,和想像中的傳統戲曲不一樣,不管是臺詞還是舞美,時代感很強。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劇情層層推進,一直牽著觀眾的心,讓我們覺得很親切。”

  在傳統中融入當代,讓現代故事引發觀眾共情。平時就喜歡漢服的北京大學研三學生梁昱在和《新華日報》記者交流時説,“用京劇的形式講述一個現代故事,情感帶入更容易,唱腔也很好聽。如果是在小劇場演出,效果一定會更棒!”

  傳統戲曲如何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梁昱覺得《青衣》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經典肯定是好的,但如果只是放在那裏等著觀眾點讚,在娛樂多元化的今天,估計也很難。《青衣》就不錯,通過創新的呈現先讓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然後走進劇場,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接觸經典。”

  作為一名交換生,來自寶島台灣的陳冠華目前在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就讀。當晚,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京劇體驗。“很多人會説,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追劇、看綜藝的一代,看起來和傳統離得遠了。其實,我們的根是傳統的,這是不會變的。雖然以前我沒接觸過京劇,但今天看了之後,依然覺得那麼熟悉。其實,傳統只要能和現代融合,帶著謙恭的心去傳承,一定會有觀眾的。”

  在李亦潔看來,創新不是盲目的。她説,“要感謝《青衣》本身給了主創團隊突破的空間。我們所做的嘗試,是和劇情、人物相吻合的。這樣的創新,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傳統。” 讓傳統文化實現“年輕化傳承”,也是此次活動主辦方江蘇振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期待。公司負責人對《新華日報》記者説,傳統戲曲,不僅需要舞臺上的傳承,觀眾的傳承同樣重要。戲曲進校園,可以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觸經典。通過他們的加入,可以讓傳統更年輕。

  當晚的演出,國際關係學院公共外交與文化傳播專業研一學生鄭青春想起了兒時在老家福建聽戲的情景。她説,“年輕人其實並不排斥戲曲,環境的營造很重要。我本科在南方讀的,很少有機會接觸戲曲。現在到北大讀研,感覺戲曲演出特別多,自然而然就會去看。”

  北京大學是《青衣》此次高校巡演的起點。《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為響應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青衣》2018年還將走進江蘇省10所重點高校進行巡演。出品方江蘇大劇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青衣》走進高校巡演,就是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從熟悉、喜歡到主動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他們走進戲曲藝術的世界,培育審美,涵養道德,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