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要沒有品質和效益的高速度 響水:創新引領加快高品質發展
響水2017年交出的成績單,不僅分值高,而且品質優——全縣多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位居鹽城市前列,其中,規上工業開票銷售、稅收和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鹽城市第一。這三個內涵性指標的增長,從側面説明響水經濟運行以質為先、後勁十足。
正因為經濟基礎比較薄弱,響水人做夢都想“加速度”。但縣委、縣政府心有定力,堅決不要沒有品質和效益的高速度。響水縣委書記崔愛國説:“即使發展的壓力再大,也不能走粗放增長老路、越過生態底線竭澤而漁。必須加快創新引領的動力轉換,把高品質發展的落腳點,放在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和全面建成高品質小康社會上。”
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全縣圍繞新能源、新醫藥、合金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産業,按照“北連央企、南接滬深、融接蘇南、東向出海”戰略思路,瞄準世界500強、“國字號”“中字頭”企業,招引産業鏈上“旗艦項目”。2017年,全縣開工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3個。目前,全縣已形成三個特色産業集群:工業經濟區的合金新材料、新能源和循環經濟産業集群;經濟開發區的綠色建材、電子儲能等新材料産業集群;生態化工園區的新材料、新醫藥産業集群,成為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
科技支撐高品質發展。全縣加快産業研究院建設,讓每一個新興主導産業背後都有強大的科技“靠山”。與山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院所開展深度産學研合作,依託國家冶金規劃研究院,建立縣合金新材料産業研究院;依託南京中醫藥大學與亞邦藥業,建立縣醫藥研究院及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工作站;依託中國藥科大學、合肥科技大學研究院、上海寶龍研究院,建立新醫藥研發中心。2017年,全縣規上工業開票銷售突破500億元,增長28%,其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六成。
新動能來自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成長。響水工業經濟區內總投資10億元的天能重工項目,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2項,其切割工藝採用國際最先進的德國和美國海寶切割系統,卷板工藝進口意大利戴維數控卷板機,卷制精度和效率國際領先,已獲得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等世界風力發電前沿技術公司的産品製造許可。這樣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興項目,為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積蓄了動能。
從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響水把高品質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壯大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增收富民。全縣建成高效特色農業20多萬畝,其中千畝以上基地26個。全省規模最大的西蘭花、大蔥、淺水藕生産基地都在響水。
特色農業産業院建在田頭。該縣與江蘇省農科院、山東省農學院、中科院武漢水生植物研究所等合作,做大特色品牌農業。2017年9月,響水與全國最大西蘭花出口企業——浙江銀河集團簽訂保護價、訂單式收購協議後,2018年將西蘭花由4萬畝擴種至8萬畝,並建設10公里長的西蘭花産業帶。同時,打造具有國內自主産權的西蘭花出口全産業鏈。2017年5月,與美國博德克公司共建出口蔬菜基地,併為美國和以色列市場定制精品西蘭花。目前全縣種植的西蘭花品種已達60個,成為“中國西蘭花第一縣”。
崛起一批全國標杆性特色項目。與中糧集團合作,建設2萬畝有機稻米生産基地;與貴州九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總投資8億元的多功能大棚已建成300畝,將帶動5萬畝優質蔬菜種植;2017年9月,響水又被確定為國際新型農藥試驗示範基地,為大規模發展生態農業提供科技保障。
精準幫扶和脫貧高品質。全縣建成16MW屋頂光伏,帶動20個經濟薄弱村和1300個無勞動能力低收入戶增收脫貧;2018年5月,全縣將實現光伏産業扶貧全覆蓋,可帶動全縣95個經濟薄弱村和2500個低收入戶跨過貧困線。
設置“扶貧就業車間”,把扶貧從一産向二三産業延伸。全縣中小企業園內已有30多家企業設立50多個扶貧車間,安置2000多低收入戶上崗,平均月工資水準2800元左右,實現“一人上崗,全家脫貧”。2017年,全縣已有37.8%低收入農戶達到脫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