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出創新引領 加快動力轉換
2018-03-23 09:24:53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高品質發展的區域思考② 突出創新引領 加快動力轉換

  世界的前沿、時代的脈搏觸手可及,一大批現代産業集群不斷崛起,擁有創新創業的“最強大腦”——這是高品質發展江蘇圖景的精彩畫面。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突出創新引領,加快動力轉換。

  推動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

  在最近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江蘇省54個項目獲獎,總數保持全國省份第一。

  江蘇省科教資源豐富,科研實力強,創新要素集聚。擁有高校141所,高新技術企業1.1萬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8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佔企業總數比例為34.01%,居全國第一。

  “江蘇創新要素活力釋放不足、交互性不夠,大多停留在物理集聚層面,有些仍處於各自分割、平行發展階段。以科教資源為例,還存在科技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高校學科方向與地方主導産業契合度不高、高端成果缺乏等問題。”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丁榮余坦言。

  高品質的科技創新,要在推動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上用功發力。江蘇省明晰兩條路徑:一是對産業化前景好的領先科技,圍繞創新鏈部署産業鏈;二是對技術約束明顯的領域和環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必須持續加大“中字頭”“國字號”重大科創載體爭取力度。2017年,蘇州市虎丘區引進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等21個重大創新載體平臺,全區累計集聚大院大所超過80家。虎丘區委書記徐美健説,為打造先導産業創新聚集區,區裏已集聚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蘇州研究院等一批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絡安防應用”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集群。

  連雲港市海州區圍繞産業鏈積極培育創新鏈,在醫藥、裝備製造、新能源産業擁有11個“單項冠軍”企業,鷹遊集團的碳纖維産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康達智生産的蘋果手機攝像頭市場份額佔全世界的30%……海州區委書記萬聞華説:“我們提前佈局新藥創制、材料研製、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建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93家,與北京中關村軟體園、上海財大科技園等合作打造總投資16億元的中聯智谷科創園、15億元的醫療器械産業園。”

  加強産業鏈創新鏈無縫對接,江蘇省將實施“太陽計劃”“月亮行動”“繁星工程”,加快構建統一完整、高端引領、佈局合理、定位清晰的聚力創新高技術計劃,形成大力牽引、環環相扣、互相促進、良性循環的創新格局。其中,“太陽計劃”旨在利用大院大所優勢資源産生創新裂變效應;“月亮行動”通過創建國家産業創新中心促進創新成果轉化,2018年要建成1家綜合性國家産業創新中心,佈局創建3家專業領域國家産業創新中心,培育建設5家專業領域省級産業創新中心;“繁星工程”則是指加快建設雙創平臺,打造企業創新集群。

  關鍵領域改革釋放創新力

  江蘇省“放管服”改革正向縱深推進。在江蘇省發改委“3698”服務平臺上,所有事項平均申報時間由7.2天縮減到3.5天,平均辦理時間由23.7天縮減到9.2天。蘇州市行政審批局于2017年7月掛牌成立後,首批劃轉13個部門的51個審批事項,集中、統一行使審批職能,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江蘇省近日出臺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實施意見,第一招便是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普通貨運車輛安檢、綜檢、環檢結果互認和“三站合一”,取消營運車輛二級維護強制性檢測……一攬子“政策包”,將為企業年節約成本30億元。

  激發科研人員創造力,科技體制改革持續發力。2017年9月29日起,南京市正式啟動“科研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工作。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推動校地融合發展的一個關鍵突破口,既是高效創新資源整合平臺,也是貫通産學研的橋梁和紐帶,更將持續孵化創新型企業。

  2017年底至2018年春節前後,南京已簽兩批共計65家新型研發機構落戶,首批中的9家機構已孵化引進15個項目。這些項目依託高端平臺、聚焦前沿領域、面向市場需求,蘊含著巨大潛力。

  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看來,新型研發機構的“新”,不僅體現在産業科技上,更體現在體制機制上。在管理架構上,借鑒現代一流企業的經驗,以事業部等代替課題組。在激勵機制上,打破“鐵飯碗”,廣泛採用動態考核、末位淘汰等制度;對國際化的高端人才,提供有國際競爭力的薪酬。新型研發機構將形成多少産業成果、創造多少社會財富作為追求目標。

  營造環境讓創新更好地生長

  在探索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的新招、硬招上用功發力,大力推動理念、政策和工作方式創新,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

  2018年2月,悅達集團和阿裏集團旗下數夢工場及鹽城城南新區科教城,共同成立江蘇悅達數夢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覃文浩説,將創新整合大數據,推動傳統業務快速平穩互聯網+轉型。“我們採用架構先進的分佈式通用型混合雲計算技術,提供大規模、自動化、可靠、可定制的雲計算及大數據服務,幫助客戶從繁雜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在數據時代佔據領先地位。”

  蘇州虎丘區研究制定創新引領發展意見和15項科技專項政策,以及新人才政策和16個實施細則,對全球頂尖人才領銜的團隊或項目,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金扶持;設立創業領軍成長項目,對高成長科技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形成優質創新資源“強磁場”。

  搶抓“互聯網+”機遇,形成農村電商發展的“沭陽模式”。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説,許多大學畢業生、執業律師、退役軍人紛紛返鄉種花木、開網店,農村年輕指數明顯提高。2017年該縣快遞發貨量達到1.2億件,平均每秒鐘發出3.8件快遞。

  在邗江區委書記張耀武看來,大眾消費升級,文化産業成為新引擎,要用好用活文化資源,做足“文化+”文章,催生新業態、形成新動能。面對毛絨玩具、琴箏等傳統特色産業,該區大力推動創意人才向邗江集聚、設計成果在邗江轉化,建設全省首家毛絨玩具特色小鎮和揚州琴箏文化産業園,通過植入文化“芯”、融入創意“魂”,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丁榮余認為,隨著科技創新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實力和發展活力,將更表現為基於區域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的創新引領力度。江蘇完全有條件通過內外部創新要素的組織和環境的構造,提高資源活力,促進要素互動,實現功能聚合,營造生動環境,讓創新更好地生長,使創新引領在力量上更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