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顧紅艷):4月13日下午,由中科視拓開發的“人工智能進課堂”課程在南師附中樹人學校教學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半,30名初一學生已經可以獨立自主的使用SeeTaaS深度學習雲平臺訓練出“水果檢測”AI引擎,成功識別火龍果、橘子等,從而引入無人結算臺的概念。
學生在使用SeeTaaS-K12雲平臺 顧紅艷 攝
“攝像頭先獲取到圖像,然後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識別出圖像的內容,從而做出不同的響應。然而做這樣一個程式也十分不容易,要先採集多張圖片,貼標簽,然後利用深度學習製作AI模型,最後做成了程式。”這是其中一名學生的學習感悟。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縮寫,後來還加入了藝術(Art),稱為STEAM,2015年STEM被寫入中國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中。
中國的STEM起步晚,跟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但在某些點上中國一直沒有落後,比如AI教育。AI教育作為STEM教育的重要一環,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從今年秋季開學,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但人工智能課程進入中小學課堂面臨兩個難題:一方面大多數中小學沒有相關師資,對於人工智能教什麼、如何教沒有任何經驗。另一方面,初中年齡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對理論學習慾望低,但對動手實踐興趣高。
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由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牽頭引進,在南師附中樹人學校落地執行,中科院計算所、中科視拓等單位提供技術支持,于2017年12月起共同規劃、實施了“人工智能(AI)進課堂”項目。如今,“人工智能進課堂”項目教學進行的很順利,這依靠于背後一整套人工智能啟蒙教育一體化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便是SeeTaaS深度學習雲平臺。
學生在使用中科視拓無人零售機 顧紅艷 攝
首先,SeeTaaS深度學習雲平臺支持電腦瀏覽器聯網登錄,無需下載安裝;其次,支持多類實踐課程,學生既可以用它訓練水果檢測模型、也可以訓練人臉識別模型,還可以用它來做無人零售識別模型;另外,SeeTaaS雲平臺擁有豐富的圖形化介面,非常適合還沒有掌握代碼編程語言的中小學生;最後,它完全採用拖拽式操作,適合學生。
中科視拓CEO劉昕表示,中科視拓用了三個月時間把這個深度學習平臺打磨成了SeeTaaS-K12版雲平臺,專門去適應中小學教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讓學生感受到前沿AI技術,並能夠動手實踐把它做出來。後面,中科視拓會繼續打磨這套教學方案,使它成為一套成熟的、對學生有較大價值的人工智能啟蒙教育一體化方案,包括教學體系、教學工具、及教師培訓服務,並在之後將這套方案推廣給全國中小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體檢測,科研組還為學生帶來現成的無人零售機和人臉簽到機。當學生把“選定”的物品放置在無人零售機前時,機器會自動識別貨架上的物品名稱和標價。
中科視拓教育事業部工作人員武惺介紹:“我們進到超市裏的時候都有收銀員,我們通過系統把它這套收銀的流程完全系統化。把水果或者買的東西放到設備上,通過攝像頭的捕捉,系統就能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單價是多少、數量是多少,而給出一個總價,然後通過支付寶、微信一掃就直接出結果了,這就是無人結算臺的意義。識別東西的過程就是在識別目標,我們在前幾次課程就是在設計目標檢測的過程,目標檢測如何通過深度學習來讓機器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首先我們SeeTaaS平臺把演算法封裝好,然後把模型還有訓練還有數據的標注開放給小學生,讓他們把整個的這個流程都能親自進行操作,並在最後看到一個圖形的結果,這是我們完全都在SeeTaaS平臺上操作的。 ”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已經對人工智能有所了解的學生將繼續利用圖形化介面的SeeTaaS人工智能學習雲平臺,學習如何訓練複雜的人臉識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