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18-04-16 09:38:25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努力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並強調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是江蘇高品質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瞄準“走在前列”目標,江蘇省正不斷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有效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以求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一網共享,運用數據提供智慧服務

  3月30日,全省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部署推進會在南京召開。這是江蘇省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最新舉措。

  網格是在城鄉社區劃分的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單元。在省綜治辦副主任李三順看來,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有利於感知社會結構變化的最細微脈動、築牢應對社會風險的最前沿防線、打通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的最基本構架,是省委省政府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

  2017年8月,江蘇省確定5個設區市、9個區縣作為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試點單位。這些單位按照網格統一規劃、資源統一整合、人員統一配備、信息統一採集、服務統一標準“五個統一”的要求,合理劃分城鄉網格,配齊配強網格管理員,構建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體系。

  南京市江寧區是全省率先試點的地區之一。在該區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平臺上,《新華日報》記者看到由社區網格採集上傳的各類信息正在實時顯示。江寧區委政法委綜治指導科科長張宗學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網格員在社區採集到信息後,通過手機“全要素網格通”上傳平臺,再經智慧派單、自動流轉, 將相關問題推送至責任單位進行處置,並反饋和評估處置結果。

  “大數據、智慧化是江蘇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最大的特色亮點。”省公安廳副廳長程建東説,“全要素網格”系統實現基礎信息一體化採集,條線部門力量資源網上聯勤聯動;多源數據一張網共享,政法綜治專業數據、政府部門管理數據、公共服務機構業務數據等匯聚整合;智慧應用一站式服務,省市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提供數據智慧服務,通過移動互聯採集、信息化聯動、大數據研判,做到“問題發現在網格、隱患消除在區縣、風險洞察於事前、服務推送到身邊”。

  李三順介紹,江蘇省將進一步完善社區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大聯勤大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智慧分派、精準推送,扁平指揮、高效處置,網上留痕、監測預警。同時,通過整合基層政府行政資源、公共服務資源、社會資源、市場資源,主動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專業化、便利化服務,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開放共治,協力打造命運共同體

  新常態下新老矛盾交織,社會問題的多發性更為凸顯,社會治理面臨更大挑戰。“政府單打獨鬥已不適應社會問題複雜化的趨勢,只有更加注重開放共治,努力打造命運共同體,促進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社會治理難題。”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這樣認為。

  近年來,江蘇省司法行政部門大力培育基層社會組織,利用社會組織的親民性、草根性、本土性,向村社、樓棟住戶延伸覆蓋,把政府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情交給社會組織去做。目前,全省已成立“鄉賢會”“百姓議事堂”“和諧促進會”“道德幫幫團”“法治道德銀行”等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4200多個。

  72歲的王金根在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做了30多年的村幹部,這兩年他有了個新崗位——“五老説和團”的一員。記者看到,在他的筆記本最新一頁,記錄了“顧家翻建房屋造成空調噪音擾鄰”“李家親兄弟互毆”等棘手的糾紛。“我們這些人熟悉情況,退休後為鄉親們做點事,許多矛盾在我們手裏化解了。”王金根説。

  新治村支書馬軍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在他們村,“綠色家園促進會”“小微企業法律服務團”“青年聚社”等多家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治理中,“成熟的社會組織就像毛細血管,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活力”。

  揚中“五老説和團”由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老模範組成。“當地公道正派人士貼近民眾,熟悉民情民意,他們參與鄉村治理,群眾比較信服。” 揚中市司法局副局長王曉雪説。

  “住宅小區保安人員少,自建夜間巡邏隊又不可能,萬一碰到小偷作案該怎麼辦?”以前,家住宿遷市宿城區嘉匯風景苑的張新忠老人十分擔心。

  現在,這樣的擔心已成多餘,這得益於宿遷在全市推廣的“保安聯勤聯防”不間斷巡邏模式。所謂聯勤聯防,就是公安機關充分發揮保安力量行業優勢,積極參與社會共治、維護社會治安。去年以來,該市已建立聯勤協作區域199個,保安員協助公安機關調處糾紛78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7名,聯勤協作區域侵財案件同比下降23%。

  “2019年底前,我們將在全市實現保安聯勤聯防模式全覆蓋,與城市網格化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社會治安管控效能。”宿遷市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張曉偉告訴《新華日報》記者。

  創新善治,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揚中經濟開發區德雲村老三八公路全長1100多米,是百戶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以前這條路沒有路燈,村民夜行不方便。由於村兩委缺少資金,當地幾位鄉賢多次出面與區政府、路燈管理公司協商研究。2017年,這裡路燈終於亮起來,村民説:“鄉賢、政府做了大好事!”

  德雲村支書陸昌鵬説,社會治理不能僅是最初的“管控”,而更應偏重於“善治”。“鄉賢是百姓信賴的新型社會治理資源,他們不僅有道德引領作用,更能促進村莊善治。今後,我們還將探索鄉賢培育等制度化安排。”

  “喂,老韓嗎?我是唐楊村二組陳吉生,我和蘇中華的宅基地邊界及樹木糾紛有15年了,一直沒解決好。”2018年1月,泗洪縣曹廟鄉專職調解員韓發品接到電話。通過聽取陳吉生、蘇中華述説,走訪村裏群眾,實地查看地界等,韓發品發現蘇中華確實侵佔了陳吉生的宅基地。在他的反復協調下,雙方終於達成調解協議,蘇中華退出侵佔的宅基地,涉及的5棵楊樹由蘇中華負責出售。

  2018年來,宿遷市司法局創新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利用“12348”等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推行“互聯網+調解”服務,整合現有矛盾糾紛調解資源,成立人民調解專家庫。專家們的專業特長、聯繫電話等信息上了官微,群眾只要在手機上動動手指,自主選擇所信任的調解員,一個電話、一個微信,就能及時得到調解服務。目前他們已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多起。

  “我們將進一步開展智慧調解,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升級版,促進社會和諧。”柳玉祥説。省司法廳在互聯網上構建的“12348”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日夜不間斷提供律師服務,每月解答群眾法律諮詢3萬多人次。該平臺還能依靠大數據整合,對矛盾糾紛的防範化解提前做出預警,實現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轉變、從單純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務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