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朱遠明 通訊員 趙佔成 惠康拯):“我的手機微信上經常收到家鄉灌南縣創業的有關利好政策。”楊菊説。在外打拼多年的楊菊,在灌南縣委縣政府的返鄉創業政策吸引下,毅然決定回鄉建廠,2016年,楊菊在江蘇省灌南縣經濟開發區投資了3800萬元創建了連雲港創美木業有限公司,帶動當地就業近300人。2017年公司産值創歷史新高,達1.6億元,實現稅收500萬元。
灌南是勞務輸出大縣,素有“打工之鄉”之稱,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有近18萬人。過去,灌南農民工如大雁般向外遷徙謀生。現在,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積極優化服務環境,加大政策扶持,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回鄉投入創業浪潮,由“雁南飛”變“鳳還巢”。
據今年灌南縣人社部門統計,像楊菊這樣返鄉創業的灌南人僅2017年就有415人,帶動就業7700多人,還有9938多人原在外打工,也被家鄉的機遇吸引返鄉,去年以來還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7120萬元,扶持自主創業3194人。
“鳳還巢”,是什麼吸引了大家返鄉創業就業?近年來,灌南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先後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特別是針對如何做好返鄉就業創業工作,縣委、縣政府在2017年、2018年春節前,連續兩年召開的新年第一會都是“全縣就業創業富民暨返鄉人員就業創業動員大會”,在會上,分別印發了《關於鼓勵扶持就業創業二十一條實施意見》《關於鼓勵扶持就業創業工作八條補充意見》,縣政府分別設立2000萬元創業扶持基金和2000萬元創業貼息貸款擔保基金,使灌南中小微企業呈現密集快速發展態勢,僅2017年該縣新增規模企業達34家。
創業就業也離不開載體支撐,為了讓返鄉人員創業有舞臺。灌南縣先後打造了1個省級創業示範園、4個市級創業基地,12個縣級創業示範基地,2 個省級創業型鄉鎮,36個省級創業社區(村),並培育了72個村級創業示範點;同時,深挖地源優勢,有效整合鄉鎮中小企業集中區資源,將百祿、田樓、新集、三口、李集等工業集中區,進一步完善功能定位,提升承載檔次,著力打造返鄉農民創業園,構建具有鄉鎮特色的創業平臺,成為各類返鄉創業就業群體投資興業的樂土。園區採取“拎包入駐”的招商模式,對入駐企業來説,縮短了建設工期,降低了投資成本,也使園區建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築巢引鳳”。
目前,灌南縣張店小圈電商産業園,帶動周邊近1500名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新集碾房連雲港鄉情濃服飾有限公司杜明華積極打造自主品牌,大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年銷售額已從最初的幾十萬元增長至2000萬元,成長為擁有6家網店、500多家代理網商的B2B模式電商,不僅帶動了70余名農村留守婦女就業,還培養了一批回鄉創業的農民。李集鄉農民板材加工創業集聚區,規模以上木材加工企業及個體戶已達110家,年銷售額達千萬以上的超過30家,帶動農民就近就業達6000人。區內規模返鄉創辦企業銀得隆木業有限公司佔地180余畝,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年出口量10萬立方米以上,帶動就業400余人。新安鎮食用菌産業基地,食用菌生産企業已達40家,全年銷售額將突破30億元,帶動就近就業1.5萬人。
為更好地推動返鄉創業就業,灌南縣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整合審批事項,專門成立灌南縣行政審批局,簡化優化審批權限,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便民服務,不斷擴大“多證合一、一照一碼”適用範圍,推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住所登記改革,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成本。同時,結合“雙城同創”,大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降低養老、工傷、失業等保險費率,積極做好援企穩崗,為企業減負;加大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初創補貼、社保補貼、創業獎勵等一項項“真金白銀”的兌現力度,切實讓利於民;通過組織各類創業就業人員培訓,提供學習、食宿、考核發證、就業推介“四免費”等服務,不斷優化提升助力就業創業服務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