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再添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
新華日報  2018-04-20 09:55:06

  原標題:江蘇再添25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 ——讓特色田園扮靚新鄉土時代

  時隔半年之後,江蘇省4月19日公佈第二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名單。來自南京、徐州、常州等10個設區市的25個村莊上榜。

  2017年6月,省委、省政府系統謀劃啟動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並確立首批45個試點村莊,圍繞特色、田園、鄉村三個要素,挖掘鄉愁記憶,重塑鄉村活力、魅力與吸引力。這與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內涵高度契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在江蘇率先實踐的有效抓手。

  江蘇省原定於2017年11月公佈第二批試點村莊名單,2017年全年共100個村莊展開試點,但後來考慮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急不得、趕不得,還需根據第一批試點情況沉澱經驗、總結不足,而參加第二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的申報村莊,基本都主動到首批試點村莊走訪“取經”,由此也形成更具競爭力的試點方案。

  3月19日,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召開第二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方案評審會,通過現場答辯、專家組逐一評審,並經省聯席會議審議,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青龍社區東龍等村莊的試點方案獲得認可,進入第二批試點村莊陣列。

  東龍村位於淳化現代農業示範園內,林果種植是村裏的特色資源。擔任村莊規劃設計的華晨博遠設計院設計師耿偉説,在規劃設計中,他們注重彰顯農業産業特色,拓展農業功能。去年開始,村集體佈局並形成以中草藥種植為主的“百草園”,同時發展獼猴桃産業。村裏新的産業定位更能適應市場需求,效益會更高。繼而再發展與之適應的農産品加工物流和農村電商。結合村裏的商業街,他們擬整合線上企業和線下銷售的平臺,村集體的老廠房也將改造為農村電商物流加工園。

  鄉村振興,核心在人。職業農民培育納入東龍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規劃,並計劃在2018年至少培育50名職業農民,通過特色産業打造增加村民就業上百人次。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要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南京溧水區副區長張為真介紹,當地白馬鎮李巷村圍繞“看一場老電影,聽老村民講一場故事、吃一頓農家飯”發展紅色旅遊,凡參與民俗展示和開辦農家樂的村民,經村集體登記後進行培訓,農家樂的場地統一設計,幫助村民改造完成,由此助推村民收入提升。

  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梅耀林在肯定李巷做法的同時,提醒除了發展旅遊,實現村莊自身的綜合發展更重要。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楊志疆表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要取得實效,離不開反復調研。他們在為溧陽南山後村進行規劃設計時,充分聽取村民訴求,對産業定位作出細緻研究,確立養蜂為主導産業,併發展茶、蟹等農産品,把村裏閒置的農舍、磚瓦廠等規劃改造為茶、蟹農貿集散之地,既合理利用存量空間,又有利於激活鄉村發展活力。

  蘇北平原村落——沛縣張寨鎮陳油坊村特色田園規劃設計方案,廣泛吸納村民意見和智慧。中國礦業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教授林祖銳坦言,他們向村民發放問卷,發現村民對産業定位不太滿意,同時也反對大拆大建,所以最後確定的方案中,村莊改造變成尊重原有風貌和脈絡的“微整形”,並最終確定發展葡萄産業,從種植向釀酒等二産延伸,並設立榨油作坊,弘揚村莊榨油古文化。村裏不搞大面積綠化帶,主要通過菜園優化生態。

  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自然村,此次也成為第二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九城都市建築設計總建築師張應鵬説,利用潘安湖良好的生態環境,馬莊村將著力打造集非遺旅遊、民俗體驗、文化體驗、婚慶藝術等於一體的文旅體驗地,以及集文創基地、文創工作室等於一體的文化創新平臺,成為休閒度假、生態養生、田園遊樂等相融合的生態型休閒旅遊村。同時,響應“一村一品”號召,發展田園鄉村旅遊和民俗文化,並改革創新,利用閒置土地資源發展産業,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保障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裏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在省城鎮與鄉村規劃設計院設計師黃麗君眼裏,馬莊環境優美、集體團結、民風純樸,非物質文化遺産香包、農民樂團、中藥文化、兩漢文化,都是支撐鄉風文明和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馬莊的鄉村振興主要明確三項任務,即:鄉風文明、産業興旺和生態宜居,“梳理文化要素和重點,把文化融入産業發展,探索蘇北資源枯竭地區的鄉村發展模式,體現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生態時代再到文化時代的鄉村發展之路”。

  省設計大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韓冬青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一定要注重服務業發展與村民就業機會,當前鄉村旅遊火熱,而從歐洲國家和日本的鄉村復興經驗看,發展鄉村旅遊最好不要遊客和村民 “兩層皮”,所有資源既面向遊客,又面向本地村民,這樣的一體化思路值得借鑒。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