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楊心怡):經過週密準備,南京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全面開展。污染源普查是重大國情調查,根據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南京市計劃用三年的時間摸清南京市各類污染源基本信息,調查污染源的數量、結構和分佈情況,更準確地判斷南京市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政策規劃。
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每10年需開展一次全國普查,2007年我國曾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經過10年發展,南京市工業經濟和社會人口結構,以及污染源的類型、規模和分佈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農村面源、非道路移動源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對環境品質的影響逐漸顯現,亟須對其排放情況進行系統調查。
本次普查將對“十二五”以來環境品質變化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確定影響環境品質的主要污染物,同時根據這些污染物,尋找排放源,調查污染物基本信息、活動水準和排放情況,建立排放量與區域環境品質關聯關係,達到“精準施策”的效果。因此,本次普查對加快推進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資料,對象為南京市行政區域範圍內有污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具體範圍包括五大類: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及其他産生或排放污染物的設施。其中,工業污染源普查對象為産生廢水污染物、廢氣污染物及固體廢物的所有工業行業産業活動單位。農業污染源普查範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産養殖業。生活污染源普查對象為除工業企業生産使用以外所有單位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生活源鍋爐;城市市區、鎮區的市政入河排污口;城鄉居民能源使用情況;生活污水産生、排放情況。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對象為集中處理處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和污水的單位。移動源普查對象為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污染源。其中,非道路移動污染源包括飛機、船舶、鐵路內燃機和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
據了解,本次普查歷時3年,已于2017年完成有關前期準備工作,2018年將完成全面普查,並於2019年完成成果總結與發佈。為保障本次污染源普查數據真實有效,特地制定了三大“殺手锏”:第一招為建立品質控制體系,制定污染源普查數據品質管理技術規定和相關細則,強化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業務培訓,對普查各階段、各環節實行嚴格的品質控制,實施全過程監控。第二招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設計科學的調查方法,運用移動終端、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進行普查,同時,將普查數據與其他相關領域關聯信息進行比對驗證,進一步保障普查數據品質。第三招為強化評估審核,建立“第三方”技術評估和專家審核機制,加強審核,確保普查數據全面、真實、可靠。
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據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統一部署,南京于2017年9月成立了南京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21個成員單位組成,各區(園區)也相繼成立了普查機構,落實人員、經費保障。南京市政府制定了普查《實施方案》,對南京市普查工作進行部署。市和區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按照要求全力推進普查工作。目前,南京市已完成生活源鍋爐清查、污染源名錄校核、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選聘、市政河道排污口初步篩查等工作,各項工作達到時序進度要求。
下一步,南京市將按照上級部署,全力推進普查工作,確保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