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鄉村振興 讓“幸福建湖”成色更足
新華日報  2018-05-24 09:46:25

  原標題:新業態留住年輕人 新農人帶富家鄉人 鄉村振興,讓“幸福建湖”成色更足

  4月19日,鹽城市建湖縣恒濟鎮建河村38歲的農民蘇井輝在家中忙碌,一邊將切割好的玻璃吸管放到機器上,淬火打磨管口;一邊豎起耳朵,聽到電腦發出提示音,便轉過頭來接單。

  加工一根長短、粗細均似筷子的玻璃吸管,蘇井輝能賺一兩元。他一天最多可加工2000根吸管。靠加工玻璃製品,蘇井輝和妻子年純收入30多萬元。

  在家就能掙錢,建河村年輕人很少出門打工。為了讓留村的年輕人玩得嗨,建河村建起燈光籃球場。“隨時都能拉出兩支籃球隊。”建河村黨總支書記俞進雷説話時,52歲的村民徐守貴走進村部超市,選商品,掏手機,掃碼付款。“超市不用現金,哪怕上了年紀的老人,也習慣‘掃一掃’。”他説。

  下午4點,建河村中心路上,申通、圓通等快遞運輸車排成長隊。“這些玻璃製品最終發到國外。要是在聖誕節前,這路就被堵實了。”俞進雷介紹,建河村擁有玻璃製品加工點66家,其中通過電商銷售43家。這些加工點吸引500多人就業,佔全村總人口三分之一。去年,建河村電商銷售超2億元。

  振興鄉村需要不斷探索新辦法、新途徑。建湖縣發展農業新業態,建成20個農産品電子商務銷售服務網點、8個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在鹽城市率先建成擁有“六大功能”的縣級農業公共服務平臺。建湖城東都市農業示範區建成5000平方米智慧溫控現代化育苗中心,成為全省物聯網應用典型。縣科技孵化園、蜻蜓農服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基地。中農網購、軍曼公司同時入選江蘇互聯網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首批培育企業。

  産業興旺、生活富裕,為鄉村振興增底氣、添活力。建湖縣委書記陳平説,聚焦“三農”,服務“三農”,建湖正以“加滿油”“滿格電”的工作狀態,全力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走進建湖縣蘆溝鎮雙慶村,遠遠就聞到濃郁的醬香。順著香味尋去,何老大醬醋廠內,幾十隻大缸擺滿醬園。村黨總支書記陳漢山是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也是省首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培養對象。

  2000年,陳漢山辭去在縣交通局的工作,回鄉接管岳父的醬醋園。在傳承老工藝的同時,他聘請專家團隊,引入現代科技。如今,一瓶小小的醬醋拿到8項專利,年銷售超5000萬元。何老大大豆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120人,不僅指導種植,而且保護價收購大豆,村裏大豆畝産由原來的175公斤提高至275公斤,每畝增收500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新時代,新農村需要新農人。鄉旮旯網創始人、軍曼公司總經理魯曼打破傳統生産經營模式,用所學知識向科技要財富、向網絡要效益。幾年的發展,她的火雞事業越做越大,銷售足跡遍佈海內外,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鹽城市青年電商創業聯盟主席、克勝集團總經理吳成偉創建蜻蜓農服平臺,農民只要在網上下單,選擇服務,剩下的事就交給專業團隊,大大節省勞作成本。

  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骨幹農民為對象,建湖培育出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農人,他們紮根本土,帶頭創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銷,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全方位支撐。

  “我家住在九龍口鎮,平時做點水産生意。每到旅遊旺季,不少外地人來濕地度假,生意格外好。九龍口濕地正在爭創國家濕地公園,相信等有了這塊招牌,遊客會越來越多!”在農民劉木清眼中,九龍口濕地就是大自然的恩賜,天然的“聚寶盆”。建湖以國家濕地公園創建為引領,實施濕地恢復工程,推進水系修復、水岸恢復,濕地生態環境面貌得到改善,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生態旅遊目的地”。

  農村美是振興鄉村題中之義。把農村環境整治優化作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抓手,建湖按康居工程建設要求,全面推進危舊房改造,今年重點拆除改造4.3萬戶危舊房,加強對低收入農戶幫扶力度。同時集中推進“兩帶兩廊”、高速高鐵、233省道沿線住房的改造提升,切實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