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圓滿落幕——兩岸攜手,共謀産業融合發展
在國臺辦、國家發改委支持下,以“分享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為主題的2018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5月28日晚圓滿落幕。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工商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形成了富有建設性的共識。
“惠臺31條”助臺企就地轉型
國臺辦、國家發改委2月28日聯合發佈《關於印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簡稱“惠臺31條”),為台灣同胞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予相關待遇,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體現“兩岸一家親”理念。在本次論壇上,“惠臺31條”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內容。
台灣醒吾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周添城發言表示,兩岸好比兩支登山隊,盯住目標各自登山。但面對複雜環境,必須合組團隊,共同努力。“惠臺31條”無疑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惠臺31條’的惠民性和持續性體現得非常強烈。”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説,以金融領域為例,其中有兩條直接涉及兩岸金融合作,包括銀團貸款、小額支付等,對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擴大對台灣金融業的開放度,便利臺胞意義重大。
“惠臺31條”一發佈,昆山作為大陸台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即深入研究,推動措施落地。“這是中央層面釋放的重大政策利好,讓我們充分感受到祖國大陸對臺商全方位的關懷。”昆山臺協會會長、昆山六豐機械總經理宗緒惠説,“現在不少措施在昆山已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在總部企業、智慧製造車間、高新技術企業、稅費優惠等方面都享受到同等待遇與獎勵。”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為進一步落實“惠臺31條”,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細化措施,“讓台灣同胞受益,我們説到一定辦到,而且辦好!”兩岸産業合作將會迎來更廣闊的區間、更多的發展機遇。
互補合作助推高品質發展
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前身是“昆臺産業合作論壇”,自2001年第一屆舉辦以來,産業合作始終是論壇聚焦的中心議題。本次論壇成立“兩岸産業合作研究中心”,整合兩岸智力資源開展前瞻性研究,合力推動兩岸産業合作邁上新臺階。
清華大學教授、昆山産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殷存毅直言,改革開放40年來,兩岸産業合作更多在生産領域。面對高品質發展新要求,除了加工製造,兩岸還應更多在研發設計等方面加強協作,為人才、金融、創新等提供更大支持。
台灣長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葉匡時發言時,用一張“兩岸産業競爭互補地圖”勾畫兩岸共創雙贏新局的路線圖。比如,臺積電南京12英寸晶圓廠暨設計服務中心即將啟用,這是大陸第一座能夠在地量産16納米製程晶片的生産基地。而得益於智慧手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大陸的晶片設計能力突飛猛進,海思半導體去年增長達19%。他認為,兩岸産業合作空間巨大,不僅在晶片半導體領域,未來在智慧汽車、VR、AR、智慧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有非常多的互補性合作。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規劃設計研究所所長胡堅波、蘇大維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林森、蘇州能訊高能半導體公司董事長張乃千等與會嘉賓,不約而同對兩岸未來在5G通信領域的合作寄予厚望。他們一致認為,5G不僅僅是簡單的速度升級,還會催生新的硬體軟體、應用場景以及産業形態,對各行各業尤其是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等領域將産生深遠變革。兩岸應該在5G標準、商業化運營及新應用培育等方面加強合作,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攜手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何培鈞,“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創始人。2004年,年僅25歲的他在南投縣竹山裏相中一座百年老屋,然後舉債改建民宿,歷經波折最終紅遍台灣。隨後,何培鈞又成立小鎮文創公司,力圖通過民宿改變鄉村社區,延續鄉村文化。“鄉村振興,核心還是要立足本土,服務鄉民,修復人與人、人與生態的關係。這方面,兩岸之間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價值交集的平衡點。”何培鈞説。
盤曲山路、庭前茶園、文創小店、馬場、皮划艇……鄉伴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朱勝萱展示的一張張美圖,引來一片讚嘆,“這是鄉伴蘇家文創小鎮,就在南京城外。”2016年,這位上海世博園區景觀工程總顧問來到南京市江寧區,對蘇家村60多棟農房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改造,原生態的村落搖身一變成為極具現代感的文創小鎮,吸引城市精英返鄉創業。朱勝萱説,“鄉村振興是個‘大風口’,給了鄉村很多新的機會。而文化的復蘇和人的回歸,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
這方面,昆山巴城“崑曲小鎮”是一個鮮活案例。崑曲在巴城完成“靡觴之音—昆山腔—水磨腔—崑曲—昆劇”的華麗演變,巴城鎮政府順勢打造崑曲特色小鎮,按照産、城、文、旅融合併進的方針,科學制定“崑曲小鎮”創建總體規劃,吸引楊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崑曲民宿等落戶。
台灣漫畫家林政德因崑曲慕名來到巴城,在這裡“畫”出我國首部崑曲題材3D動漫《粉墨寶貝》,並推出崑曲人偶、崑曲人物手機殼等周邊産品,受到“昆蟲”們追捧。“現在鼓勵文旅融合,動漫與旅遊産業、特色小鎮結合會有更大發展空間,鄉村的未來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