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創新實踐 文化供給對表高品質
新華日報  2018-06-04 10:53:46

  原標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 創新實踐,文化供給對表高品質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大眾對公共文化産品與服務內容、品質也提出新要求。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供給品質,各地在創新實踐中不斷摸索,越來越多的優質供給和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産品,正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

  貼近服務,讓文化直達身邊

  家住江陰蔣家巷的陳芳菲,每到週末幾乎都要去家附近的豐碩茶樓 “打卡”,這間茶樓不僅可以吃飯、喝茶,還是江陰圖書館的分館之一,憑藉書證可以在茶樓實現與總館圖書通借通還,甚至還可享受茶樓的打折優惠。

  江陰市圖書館館長宮昌俊介紹,江陰市圖書館在全國首創“公共圖書館+”合作模式,把圖書館開進社區、商場、茶樓、銀行、花店甚至成衣店,為讀者提供最貼身的服務。

  公共文化産品如何滿足新時期老百姓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小眾化、高端化的需求,越來越考驗著各地政府的智慧。

  5月17日,泰州市泰山公園附近的居民發現,公園西門的衛生間變成一幢叫“城市港灣”的建築。走進去,讓人大開眼界。“城市港灣”除了提供原有衛生間服務外,還免費向群眾提供無線網、飲水、擦鞋、充電、一次性雨衣、雨傘借用、稱體重等多項服務,港灣的另一部分“泰州書房”分裏外兩間,外間靠墻擺著放有各種書籍的書架,裏間是兩張書桌,每張書桌配有6張凳子。管理員劉素英介紹,市民在書架上選好書後,可以在裏間坐下來慢慢閱讀,辦一張借閱卡,還可以將書籍帶回家,且能與市內圖書館通借通還。

  近年來,全省各地紛紛建立起群眾文化活動需求反饋機制,秉承按需服務、多樣提供的原則,定期收集整理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反饋信息,根據群眾“訂單”需要及時調整“菜單”,變以往的“被動填鴨”為“主動介入”,真正實現“你點我送”“你提我做”,使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更對基層群眾口味。

  從送到種,讓文化種子紮根

  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標誌之一,就是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強烈,人們有了“詩和遠方”的更高追求。很多地方一改過去“送文化”的供給模式,轉而向“種文化”轉型,很多基層群眾從台下走到臺上,由觀眾變成演員,他們的文化創造激情和活力被充分釋放。

  4月25日,對於太倉城廂鎮錫劇票友沈偉汗來説,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在“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錫劇票友大賽月賽中,她憑藉一曲《沙家浜》選段,贏得專家評委們9.96分的高分,成為月賽冠軍。對於沈偉汗這樣的錫劇票友來説,“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已成為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在尚湖鎮的十里八村,老百姓對錫劇有著特殊情感,幾乎人人會唱《雙推磨》《珍珠塔》。為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尚湖鎮政府幾年前創辦“尚湖百姓戲曲大舞臺”,幫助錫劇票友圓夢。

  “上不了中央電視臺,可以上我們尚湖的百姓戲曲大舞臺!”尚湖村民對大舞臺的熱愛溢於言表,在這裡,百姓們學戲、看戲、唱戲,普通老百姓成了舞臺上的角兒。

  從以往的台下欣賞,到如今自己上臺演出,老百姓們成了文化的主人。放眼全省,文化的“種子”已深深紮根于鄉村大地,開花結果,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在溧陽上黃鎮夏林村,村民習慣在節假日自發組織文藝晚會和民俗活動,自編自導自演,百姓“村晚”成為村裏熱門話題。在宿遷,農村文化大院設在有一定文藝特長並熱心公益文化服務的農戶家中,個人收藏、手工藝展示等不同主題將文化大院建設成特色文化場所。作為基層公共文化的有益補充,這些基層群眾自發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滿足了農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想讓“種”下去的文化開花、結果,還需要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近年來,尚湖鎮立足本地戲曲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投入150萬元重建王莊戲曲館,提升特色文化內涵和活力;江陰市財政投入以獎代補資金1200萬元,直接下達到相關村、社區和群眾文藝團隊,有效調動基層文化服務的積極性。

  票價直補,讓更多人走近藝術

  不久前,國際樂壇頂級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率領以色列愛樂樂團來寧演出,作為世界頂級的交響音樂會,一場演出的最低票價僅需90元。

  能以如此低的票價欣賞到如此高水準的演出,得益於南京市去年擴大文化消費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南京市財政落實1500萬元專項資金,以政府補貼形式投放“演出紅包”, 對一批入選劇目進行補貼,市民購票最高可享受50%的折扣。以祖賓·梅塔的音樂會為例,經過補貼後,最低檔原價180元的票價,觀眾僅需花費90元,這大大降低了高雅藝術的門檻。

  票價直補,補貼的是真正熱愛藝術、願意購票看演出的老百姓,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攬買票送人。市民得到實惠,看戲熱情更高。去年3月,南京市話劇團的原創話劇《風雨秦淮》成為第一個登臺的南京市政府補貼劇目,該劇兩場演出累計售票1910張,購票觀眾佔比達82%。之後5月上演的法國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獲得50%的高端劇目補貼,上座率超過90%。6月上演《白鹿原》,最低80元的票價經過補貼後只需56元,出現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一道道價低質優的文化大餐,給百姓的美好生活加碼。

  “僅僅花費幾十元,就能欣賞到這種世界級水準的演出,身為南京人,實在太幸福了!”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職員方若由衷感慨。

  保利大劇院業務策劃部經理于鵬亮告訴記者,除了南京本地觀眾外,“票價直補”也吸引周邊城市的市民前來觀看演出。南京今年還將繼續投入1500萬元資金,用於推動演出市場的文化消費試點。《新華日報》記者從南京市文廣新局獲悉,2018年首批南京市文化消費政府補貼劇目評審近日剛剛揭曉,經專家評審,賴聲川導演的話劇《寶島一村》、百老匯原版音樂劇《吉屋出租》等36部劇目入選。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