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聯網+調解”成維權“神器”
新華日報  2018-06-13 09:44:25

  原標題:月均辦案從不到60件到超2000件 ——“互聯網+調解”成維權“神器”

  5月28日,在網上投訴後的第3天,設計師陳銘拿到了原供職單位——東臺市一家機械製造公司拖欠的7000元工資。“現在打勞動官司很方便,不花錢還可以自己選法律專家提供幫助。”他説。

  4月,陳銘從公司辭職,單位以其離職沒有提前打招呼、沒有辦理工作資料交接為由拒付今年離職前的一個半月工資。陳銘通過手機登錄江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勞動爭議調解平臺申請仲裁。在這個調解平臺上,陳銘選擇當地知名調解專家丁發友為其服務。丁發友接到信息後,第二天就把陳銘和用人單位相關負責人約在一起調解。最終,陳銘同意歸還公司資料數據,公司結清剩餘款項。

  為方便勞動者維權,同時緩解勞動爭議案件高發帶來的案多人少問題,江蘇2014年在國內首創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服務平臺,從全省各級仲裁機構選聘80多位優秀仲裁員作為平臺調解專家團隊,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調解不用專門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部門,直接撥打12333電話,或者登錄省人社廳網站、手機移動終端,就可以在這些專家中自主選擇調解專家免費提供服務。專家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電話或約見方式,進行專業調解。

  按照規定,調解專家對調解平臺登記的信息應在半日內受理,10日內辦結。如果調解不成,勞動者仍然可以到相關部門申請仲裁。

  調解平臺剛開通時,每月接受調解的勞動爭議案件大約在五六十件,日均辦案量兩件左右。5年過去,省人社廳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處5月29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省通過網上調解平臺登記案件8648件,佔總立案受理案件的34.72%。如今網上調解平臺月均受理案件超過2000件。

  近年來,江蘇省勞動爭議案件一直高位運行,但仲裁機構立案受理案件數量保持相對平穩。“仲裁專家的調解壓力大了,但通過調解,超過一半的勞動爭議案件得以及時化解,減少勞動者維權成本,也維護社會穩定。”省人社廳仲裁處處長曹炳泰説。

  “現在智慧手機、互聯網普及,40歲以下的年輕人是勞動維權的主要群體,他們習慣於通過網絡尋找各種幫助。‘互聯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服務平臺的調解模式契合了時代需要。”從事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審理20多年的鹽城市人社局勞動爭議仲裁院院長許健豫説,現行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施行“一裁二審”制度,程式嚴格複雜。一個勞動官司進入訴訟程式,前前後後需要花費一年多。先期引入免費的網絡平臺調解,仲裁專家在調解服務中給了勞資雙方平等對話的機會,如果雙方各讓一步,容易達成和解,調解不成還可以繼續走訴訟,形式靈活、程式簡便。

  目前,江蘇省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可供選擇的調解專家已從原來的80位增加到152位。當事人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自己信賴的調解專家開展跨區域調解工作。平臺對每起調解案件均設置專欄,回訪當事人滿意度,申請者可以對調解專家的服務態度、服務效率等情況進行打分。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