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擁抱尖端技術 引領智慧潮流
新華日報  2018-06-26 10:28:39

  原標題:擁抱尖端技術 引領智慧潮流 江北新區,為創新而生

  南京江北新區,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對南京的貢獻,絕不只是增加一個新的城市中心,對江蘇的意義也不只是多了一個國家級金字招牌。獲批國家級新區三年,江北新區肩負國家使命,引領潮流、貢獻智慧、探路未來。

  用整座新城激蕩大時代

  三年前江北獲批國家級新區時,有學者感嘆,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已近尾聲—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江蘇接近70%,南京城市建設走過經營開發的黃金時代。然而,三年來,江北人卻真切感受到,在一個被全球看好的世界城市群中建一座新城,恰逢其時。

  這是一個顛覆性創新爆發的時代。超低功耗晶片和超長待機性能感測器走向市場應用,單個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從18年前的9000多萬美元降到1000美元,雲計算服務成本呈幾何級數下降……技術的不斷突破及走向應用,足以支撐起傳統産業裂變出新業態。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認為,新技術呼嘯而來,這正是江北新區的機會。江北新區是一座全新的城市,最有條件從頭做起,以系統思維謀劃全局,在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上開疆拓土。

  以“智慧”為導向,江北新區正在建設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數字孿生城市。現有的城市智慧大多局限在智慧交通、人臉識別等單一領域。江北新區的數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從地下建設開始,物理城市所有的建築、道路、設施以及物件、事件都有相應的數字虛擬映象,從而實現從規劃、建設到管理的全要素、全過程的數字化。

  “智慧”導向體現在新區智慧工地管理中;體現在政務雲數據中心、全程電子化審批中;體現在醫療衛生領域,就是醫生精準掌握病人全生命週期健康狀況;體現在教育領域,就是教育者知曉每位孩子心理、健康和學習狀況,智慧預警、推動個性化教育。

  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負責人葛曉永介紹,要有相應的物理空間才能造就孿生數字城市,如果新區不建設綜合管廊,使得感測器、機器人能無縫對接所有市政管線,完整的智慧城市就無從談起。

  數字城市是隱形的,但數字城市中的數據是無價的。數據已成全球價值鏈上的重要資源,猶如工業化時代的“石油”,江北新區在建設數字城市的同時也在創造巨大的城市財富,那正是新經濟跳動的命脈。一家全球著名科技企業即將為江北新區帶來最先進的數據挖掘平臺,孵化出大批以數據為“食”的創新企業。

  綠色導向、健康導向,全方位指引新區建設。全域綠色空間規劃、建築裝配式,最大限度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實現光照、采風,不僅是為減少資源消耗,也是為了人體的舒適健康。

  像重視經濟一樣重視健康,江北新區將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在教育、體育、交通、食藥、住宅等領域推動部門協作和考核評價追責制。

  江北新區建設的幾大導向互相滲透,彼此支撐。以創新為導向,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這一目標貫穿在理念,産業、人才、環境、規劃、建設、治理、政策各個方面。

  從智慧城市、國際健康社區,到搭配式建築、交通智慧,背後都成立相關研究機構支撐創新機制,前行的同時不忘留下經驗樣本。

  用“江北方案”回應現實問題

  因為解決技術、人才和資本的共享、流動,矽谷成為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中心;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深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江北新區能否在南京層面、省級層面甚至全國層面,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成為評價江北新區發展績效的重要標準。

  3月,羅群與英國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托普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對如何推進知識産權商業化達成共識,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項目落戶江北新區,這是劍橋大學創辦800年來在中國以校名冠名的唯一機構。

  三年來,新區分別聯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密歇根大學哈佛醫學院Joslin糖尿病醫學、瑞典健康發展中心合作建設頂級專科治療中心。5月,與南京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三方簽署備忘錄,推進建立接軌國際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新路徑。倫敦國王學院助理副校長塔耶布·夏爾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出國五六百次,因為和江北新區的合作,今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第一次知道了南京。

  對照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的定位,南京的國際化程度亟待進一步提升。為了發展國際化的産業,營造國際化的環境,引進培育具有國際思維的人才,江北新區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與德國弗勞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研究院,服務製造企業升級,吸引美國新思科技、Cadence、英國ARM等晶片設計巨頭前來落戶,發展積體電路産業;與美國金融科技巨子賽仕攜手打造新金融數據大平臺……全球高端資源源源匯入,在拉升南京創新力的同時不斷塑造這座城市的國際化氣質。

  讓城市的經濟中心更人性化、更集約化,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敢於做前人未做過的事:將超高建築融入小街區,功能混搭,産城人融合發展;政府主導地上地下一體化推進,地下空間統一規劃、統一策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規避國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建設分散與運營低效問題。

  打造産業地標,以集聚度提升競爭力。江北新區聚焦積體電路、大健康醫療、新金融三大産業,聚攏資源,全方位發力,三大主攻産業均已有龍頭帶動。無論晶片之城,還是基因之城,都是技術密集加資金密集産業,一個新産品從研發到應用動輒要數億美元投資,用新金融“燃爆”實體産業,江北新區大步邁上探索之路。

  為孩子成長提供包容個性、尊重人性、富有彈性的教育環境,去年至今,江北新區民辦學校——漢開書院、明道中學相繼招生,首屆生源就爆棚。明年秋季,江北新區引進的托馬斯實驗學校高中部開始招生,這所在美國高中排名前三的學校將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的英文簡稱)教學引入南京。

  用制度創新成就核心競爭力

  一個只有39人的團隊,推動31個項目,成員平均年齡35歲,1/3是博士或有海外留學經歷,兩位領頭人均曾在斯坦福大學深造過。所有成員一人雙崗或三崗,除了完成所在部門的工作,還要執行各自項目小組的任務,其中骨幹力量身兼第三重身份,即在商務法務、規劃建設、政府政策三個專業小組中覆行決策、評估職責。

  江北新區國際健康城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汪冬寧介紹,就是這個團隊,管理參照華為“鐵三角架構”,引入投行的投決制和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制,專業、高效推進項目,與15個高端國際團隊談成合作。

  今天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環境的競爭。對政府,這個制度的供給者而言,要勇於“刀刃向內”,走出舒適區。江北新區力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限制、職級壁壘,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同工同酬的選人用人制度;實施大部制管理,現有15個部門對應市級、省級五六十個部門,一崗多職已成常態。

  江北新區大數據中心從各部門組建初期,就將信息平臺納入統一承建,探索“法定機構”運營,賦予其數據歸集運行的“法定”權責,避免重復建設,打破“信息孤島”。

  江北新區知識産權保護體系領先全國。有國家級保護中心、省級維權中心,實現專利、商標、版權集中管理,行政保護、司法保護、仲裁調解、社會監督“四輪驅動”。不僅如此,江北新區建立“我的麥田”——一個由多方共擔風險的知識産權金融平臺,已為13家企業實現近4000萬元的知識産權融資,用機制創新鞏固知識産權在新區的戰略性地位。

  改革用地制度,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在土地整理一級開發和地産建設二級開發之外,創造性地引入有年代約束的“1.5級低密度開發模式”。只需半年,5萬平方米的高品質新金融創意街區將崛起長江之濱。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