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管並重”做好老百姓身邊的民生工程
南京日報  2018-07-16 15:44:21

  原標題:我市全民健身工程(點)長效管理研討會召開“建管並重”做好老百姓身邊的民生工程 

  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點)長效管理研討會召開

  近日,南京市全民健身工程(點)長效管理研討會暨公共體育器材品質服務月啟動儀式在南京市體育局舉行。儀式上,各區體育局群體部門從規範全民健身工程(點)申請審批工作入手,嚴把建設、淘汰、更新、使用與管理關。對於公共體育器材的日常管理,各級管理部門不斷創新思路,使器材管理真正做到長效管理、長期安全,希望通過切實有效的監管,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切實保障老百姓器材使用的便捷安全,真正做到讓群眾看得見、用得上。 

  全市器材使用情況良好,維修響應迅速、高效 

  據悉,目前南京市共有健身工程(點)4631個。近3年來,市體育局通過批量更新,逐步消化超期和自建器材;舉辦巡修員培訓班,加強巡修隊伍建設,在建設與管理上齊下功夫。 

  “自從全面推行4008400558報修投訴電話後,器材維修時效性越來越強,市民投訴率越來越低,滿意度越來越高。2018年上半年,玄武、浦口、高淳實現了‘零投訴’。棲霞、江寧部分2018年新裝器材還將400免費報修、投訴電話印製在了告示牌上,既方便,又不易損壞,這對健身器材的維護和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種方式值得向全市各區推廣。”市體育局副巡視員甘雙林表示。 

  區體育行政部門、街道、社區、巡修員齊抓共管,隱患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據了解,南京秦淮區共有220個全民健身器材點,2100件健身器材,每個健身器材都擁有專門的“器材戶口”,嚴格執行國家要求每8年就更換健身器材。“我們所實行的是‘區——街道兩位一體’的監管模式。由體育局監管秦淮區下屬街道,街道聘請專門人員維修管理健身器材。”秦淮區體育局副局長張敬説。 

  張敬認為,健身器材管理的核心點在於落實街道“屬地管理”責任,由街道尋找有責任心的技術人員維管健身器材,經錄用後由區體育局下發聘書,簽訂責任書。維管人員以街道為單位,每週定期巡查所有全民健身器材點的健身器材,並彙報相關情況。區體育局根據工作內容實行季度、年度考核評比。“我們區體育局要履行監管責任,定期對維管人員開展培訓,還要保障好器材的建設、維修以及人員聘用經費。”張敬表示。 

  從全市健身器材管理的層面來看,區一級的“秦淮模式”已嶄露頭角。不過,南京市還有許多街道在健身器材的維保上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在體彩器材的維護上,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推行四級網絡化管理,每天早晚都有一次的體育指導員巡查,每週兩次加不定期的社區級巡查,每月兩次加不定期的街道級巡查,最後每年兩次加不定期的區級巡查,四個層級多點巡查,大大縮短了健身器材隱患問題的發現時間,提升了問題處置審批彙報的效率。此外,秣陵街道的屬地管理方法也是可圈可點,在依靠各社區專職配備的巡查員定時定點巡查的同時,街道還與社區簽訂責任狀,切實保障室外健身器材完好度與使用安全,從根源上杜絕事故、投訴及相關負面報道的發生。 

  已在健身器材巡查工作幹了十多年的南京玄武區體育健身器材巡修員方和平説,巡修工作中安全最重要,在日常的巡查、巡修過程中,詳細查看轄區內器材的使用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對於出現的磨損(構件)做到及時發現、修復,絕不留有安全隱患。同時,還要加強與基層對接,發揮好街道、社區的作用,及時將發現的器材問題反饋給巡修人員,最大限度地提高器材維修的效率,杜絕安全隱患。 

  與時俱進創新思路解難題,互聯網+體育服務民生 

  在本次公共體育器材品質服務月的開展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補短板、找問題、完善制度等外,體育部門還積極利用互聯網+體育新思路,比如在市體育局“寧體匯”APP平臺上,開發體育場地電子分佈圖模組,精準顯示全市全民健身工程(點)、晨晚練點等健身場地萬餘個,初步實現了十分鐘健身圈電子地圖導航功能,給市民提供了便利、安全、有效、實用的健身設施及健身場地信息,解決了市民“去哪兒健身”的難題。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