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好于全太湖平均
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擺脫“後進”,正朝著“引領”的目標奮進。近日,中國江蘇網記者從無錫市太湖辦黨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上獲悉,2018年1月—6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好于全太湖平均。其中,作為定類指標的總磷濃度比全太湖平均低0.007毫克/升,作為單獨評價指標的總氮濃度比全太湖平均低0.14毫克/升。“從水質監測指標來看,無錫沒有再拖後腿了。”無錫市太湖辦主任顧崗表示,“治太”進入第十一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明顯好轉,有“天幫忙”,更與“人努力”密不可分。
確保太湖連續第十一年安全度夏,無錫早做準備。顧崗介紹説,針對2017年下半年開始太湖湖體總磷濃度升高的特殊情況,無錫市2018年提前拉響警報,積極籌備太湖安全度夏各項準備工作。3月中旬便啟動水草打撈,有效避免藻草混雜現象。截至目前,11大類261項年度重點工程已全部啟動,其中47項已經完成。改善入湖和流域水質的“治本”之舉也在同步推進中。2018年上半年,無錫市41個重點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比2017年同期上升了12.3個百分點,13條主要出入湖河道無劣V類,其中6條河流水質達到或好于III類,“流域水質的好轉,為太湖輸送了源頭清水。”
儘管成績令人振奮,但大家並沒有放鬆警惕。“總磷總氮濃度只是表像,關鍵還是在於流域水質和生態系統的改善。”大討論中,無錫市太湖辦工作人員暢所欲言,大家總結全球湖泊治理經驗後一致認為,湖泊治理很難一蹴而就。過去十年,太湖無錫水域發生了不少令人欣喜的變化,不過,無錫的“治太”之路至少還要再努力走10到20年。
著眼當下,治太仍有一些短板亟待補上。“治理效益是瓶頸。”顧崗一針見血地説。他説,過去十年,無錫在太湖治理上的大投入,一舉摘掉“後進”帽子,也讓治理邊際效應逐漸顯現。“如果不解放思想、明確下一步治理方向,水質很容易再反復。”顧崗認為,將每一筆錢花在水質提升的“刀刃”上,就能破解治理效益的瓶頸。
短板已現,未來將如何發力?“做好根治污染、恢復生態系統的‘加減乘除’。”顧崗解釋説,“加”指增加環境容量,“減”代表減少污染總量,“乘”是發揮“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乘數效應,“除”就要除掉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無錫市太湖辦通過大討論群策群力,提出要從優化産業佈局、調整産業結構、溝通流域水系、清除原有污染、補充外來清水、嚴格監督執法、流域協同治理、全社會共同參與等八個方面發力,用“加減乘除”來擦亮無錫太湖明珠這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