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省第六批“科技副總”人氣爆棚
新華日報  2018-07-19 10:10:01

  原標題:我省第六批“科技副總”人氣爆棚

  江蘇第六批“科技副總”名單近日出爐,來自全國176家高校院所的1018名專家教授上崗,擔任江蘇企業的“科技副總”。與往年不同的是,最新一批“科技副總”不再享受一次性15萬元的激勵性資助,而申報項目數卻比往年翻一番。

  “柔性引才”助力企業創新

  “科技副總”,是江蘇首創的引導企業柔性引進科研人才的機制,主要從全國高校院所引進專家教授,到企業兼任技術副總或副總工程師。2013年啟動至2018年,已有來自全國300多家高校院所的2500多名專家教授來到江蘇、深入企業,服務企業科技創新。

  江蘇省人才辦工作人員表示,選派“科技副總”,就是要引導更多大院大所的專家教授走進企業,充分發揮個人和所在高校院所的綜合優勢,在開展産學研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引進培養人才團隊、完善企業創新體系等方面全方位服務企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前五批“科技副總”共幫助企業建立982個研發機構或平臺,完成1735項産學研合作項目,為企業引進979項新的合作項目,解決3415個關鍵技術難題。“科技副總”們還在協助申報科技項目、制定發展規劃、制定行業標準、聯合培養研究生等方面給企業提供不小的助力。

  2018年起,“科技副總”的選拔方式變革。一是遴選程式從過去的“專家評審認定”,調整為“資格審查認定”;二是支持政策改資金扶持為項目扶持。往年一旦入選,就由省人才辦給予15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2018年專項經費支持取消,轉而進行事後考核:“科技副總”兩年任期內與企業形成30萬元以上合作項目,省科技廳給予“産學研合作項目”指導性計劃立項支持;任期中促成高校與企業之間成果轉化,還可按技術經理人待遇給予1%的獎勵。

  支持創新不再“撒胡椒面兒”

  省人才辦工作人員表示,改革選拔和資助方式是為了更好地以市場機制引導企業更大力度引才、強化科技創新。

  “往年人選要經過專家評審認定,往往是看材料、聽答辯。今年則敞開大門,只要申報人員滿足標準,就可認定進入。”該工作人員説,以往發放15萬元資助,是為了激勵企業、科研人員加強合作,但在實踐中發現,這筆錢往往成了大家都有份兒,企業、高校、專家一起分。這種分配模式,一方面推動部分企業和人才“合作”,通過建立不必要的實驗室、機構等來獲取人才補助;另一方面,也使得企業在引進人才方面過度依賴政府,難以成為創新主體。

  改革後,企業要承擔起為柔性引進的專家教授發放津貼的任務,真正做到重視人才、重視創新,在專家教授的“輔導”下形成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改革後,對科研創新不再是‘撒胡椒面兒’,每家分分‘小錢’,而是撬動科技部門的項目資金,根據項目的重要性給予相應扶持,有利於集中力量重點攻堅。”該工作人員説。

  “給項目”支持創新到實處

  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倣生研究所科技處處長陸書龍,2018年剛入選“科技副總”,在蘇州蘇納光電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相較于15萬元獎勵,陸書龍表示更在意“給項目”:“與企業合作成功轉讓專利後,能拿到省裏的項目,這是實實在在的支持。”

  省科技廳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新扶持政策的含金量頗高。比如,“産學研合作項目”指導性計劃立項支持,可作為青年專家評職稱的重要指標。而一旦促成高校與企業産生成果轉化,並在省技術産權交易市場完成“四技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諮詢合同、技術服務合同)登記的,享受的技術經理人獎勵也可隨著項目的資金額度水漲船高。此外,轉化的成果一旦申報成功省裏的成果轉化項目,最高可拿到1000萬元的資金扶持。

  在新政的推動下,2018年的項目申報格外火爆。過去5年,平均每年申報550個項目,2018年實際申報數達1074個。

  新華日報記者注意到,最新入選的“科技副總”中,既有大學二級學院的院長,也有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不少還是碩導、博導。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