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綿城市”重建更要重管
新華日報  2018-08-01 10:26:57

  原標題:“海綿城市”重建更要重管

  “逢雨必澇”是我國城市發展中的一大“痼疾”,“海綿城市”建設則被看作施治的“一劑良方”。但2018年夏季以來,不少地方又出現嚴重內澇現象,其中不乏“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城市。人們不禁質疑,為什麼一場暴雨就把“海綿城市”打回原形?

  “海綿城市”建設動輒需要數百億元投資,工期又較長,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種種不便,若建成後仍經受不住暴雨檢驗,對照“一勞永逸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這一期待,人們自然有疑慮、有不滿。

  國內外相關經驗表明,“海綿城市”建設貴在有恒。它不是一個單純的靜態目標,而是體現城市治理理念和長遠發展方向,貫穿于城市建設始終。況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近些年相對粗放的擴張之後,國內很多地方建設“海綿城市”難度較大,幾乎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所以,對於一下暴雨就出現積水內澇,板子不能輕率打到“海綿城市”上,問題癥結仍在於建設是否到位、推進是否紮實、政策是否持續。

  目前國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其一,重面子輕裏子。建設“海綿城市”意在形成立體的城市生態系統,但在實踐中,有的城市帶有濃厚的“示範區”思維,往往重點打造一條道路、一個街區,結果景觀工程有了,但下一場大雨就露餡;有的城市把政績擺在地上,屋頂花園、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等綠色設施應有盡有,埋在地下的排水管網、泵站、調蓄池等設施建設則敷衍應付……沒有系統性、整體性的規劃引領,“海綿城市”建設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二,重建設輕管理。“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多大、能否持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續管理維護,比如河道及調蓄池的保潔清淤、地下設施的定期清理和檢查等。有些城市將植草溝、調蓄池、種植屋面建好之後,並沒有常規投入力量進行專業的管理和維護,導致其漸漸喪失原有作用,無法持續展現“海綿城市”建設功效。

  其三,重投資輕運營。“海綿城市”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國家鼓勵採用PPP模式解決這方面難題,但基於“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可經營性差這一現實,相關政策的持續性堪憂。在實際運作中,綠地、廣場、道路改造等項目不能直接産生運營收入,企業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預期收益並不樂觀,參與度不高。因此,政府在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財政支持之餘,還應注重制定清晰的回報機制,以此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

  “海綿城市”是未來城市建設的重要內涵之一,在探索推進過程中難免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老老實實從現狀出發,不作假、不氣餒,才有可能真正把好事幹好,讓我們生活其間的城市不至於輕易因一場大雨遭遇尷尬。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