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賣監管,督促十次不如狠罰一次
8月21日,南京秦淮區市場監管局聯合洪武路街道及公安、消防、環保、城管、安監等部門,對新街口金鑾大廈外賣餐飲店集中區進行執法檢查,結果發現問題一大堆,14家外賣餐飲店均被責令停業整改。
人們常説,餐飲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但無數案例證明,沒有嚴苛的監管就不會有餐飲業的“良心”。尤其對新興的網絡外賣餐飲而言,消費者看不到店舖的衛生狀況、食材原料、烹飪過程。送出的外賣是否優質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營者的自律。這也意味著,必須有強有力的懲戒機制,讓經營者産生敬畏之心,不敢違規、不能違規,才能最大限度杜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本次聯合執法中,14家店被停業整改,不可謂不嚴厲。然而市場上類似的外賣樓還有多少?南京網絡外賣平臺上的2萬多家餐飲店,需要整改的又有多少?這些餐飲店分散在商業區甚至居民區裏,監管部門日常巡查難度也很大,僅依靠突擊性檢查無異於杯水車薪。執法人員指出,問題癥結在於第三方外賣平臺沒有盡到主體責任,沒有嚴格履行法定義務,對外賣餐飲店的審核流於形式,日常把關更加不到位。正是平臺的不作為和放縱,給這個行業埋下隱患、催生亂象。
來自食藥監管部門的統計顯示,南京範圍內,每個月被下線整改的外賣餐飲店有20多家;而本次聯合執法,一棟樓裏被責令停業的就有14家。那麼,在餐飲店被責令整改之後,本該盡職履責的外賣平臺,又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呢?
監管部門的説法是“從嚴督促第三方平臺落實管理責任”,部分外賣平臺負責人回應:將嚴格履行義務,積極配合聯合執法檢查部門的檢查……很遺憾,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外賣平臺付出代價。除了口頭表態外,也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措施手段,僅僅約談和督促,就有足夠震懾力、倒逼平臺盡職履責嗎?
外賣平臺監管與網約車監管相似,都存在地方監管部門對全國性平臺有心無力的情況。對此,需要從完善立法、建立行業規範標準開始,加強頂層設計;但並不意味著地方職能部門就無計可施。例如從外賣配送的人員、車輛監管開始,包括南京在內,國內多個城市探索推行“一人一車一證一碼”的管理制度,可以由此入手倒逼並懲戒外賣平臺,對把關不嚴、監管不力的平臺,消減其外賣配送員的發證配額,情況嚴重的直接叫停其外賣配送員的“上路資質”。如此以來,平臺還能坐得住?還能如此輕描淡寫?
對於新興行業,監管需要創新;但無論何時,都別忘了保持監管的力度與剛性,督促十次不如狠罰一次,讓外賣平臺打起精神,真正成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才能把“三無”餐飲拒之門外,才能規範商家的經營行為,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