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區書記,百姓眼中黨與政府的形象;她也是網格員,在城市綜合治理的神經末梢,在小小社區網格這個既無錢也無權的崗位上,專做“無米之炊”的巧婦。她性格開朗,工作方法貼近百姓,工作之外生活之中,她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警嫂”。她就是江蘇南京市鼓樓區中央門街道觀音裏社區網格長、社區書記李愛華。
警嫂“網格員”——臨危不懼將風險規避到最小
剛剛邁進南京市中央門街道觀音裏社區大門,就聽到一陣嘈雜聲:“今天你們不給我錢,我就不走了!”一個身形枯槁的青年男子凶神惡煞地拿著一把50公分長的尖刀,使勁釘在了辦公桌上。50歲的李愛華做社區工作已有19個年頭了,面對這樣的陣仗也不是第一次了。她冷靜地看著這名男子,沉著對其它網格員説:“先給他倒杯水吧。”沒過一會,男子的情緒冷靜了下來,和李愛華聲淚俱下地控訴種種苦悶。原來這位男子前幾天來申請低保待遇,因為條件不符合,一直沒有得到批准。他壯著膽子拿著刀,想到社區恐嚇工作人員給他辦理低保。李愛華了解情況後,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小夥子,雖然你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確實不符合辦理低保的條件。你看你也沒有什麼正當的職業,我先和社區職業介紹機構聯繫一下,看看有什麼適合你的工作。有一份正當的收入,比什麼都強啊。”三小時後,李愛華送走了該男子。“剛剛那種情況我也怕,只是多年的社區工作經驗讓我面對這種情況時已經能夠冷靜應對了。我不是女漢子也不想做女漢子,在那種情況下,我不上誰上呢?”李愛華嘆了口氣説。
在社區網格裏開展工作時,李愛華強調依法辦事、以情感人,這與她警嫂的身份密不可分。儘管社區網格工作牽扯很多複雜的人情世故,但她始終堅持依據法律,將風險規避到最小。
化解矛盾的“能手”——時刻衝在維護穩定第一線
2018年年初,公安機關查處某非法集資平臺以後,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四處上訪。轄區居民丁某在依法取締該平臺後損失較大,加上被他人挑唆,成為群體上訪的積極組織者和參與者。五一前夕,李愛華了解情況時得知,丁某與數名投資人一起謀劃利用“五一”黃金周進京上訪。“群眾報告的這個信息讓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一面向街道和派出所報告,一面召集居民骨幹、社區民警和社區所有網格員開會,明確任務,協調一致,全力做好居民丁某的思想工作。”李愛華説。
李愛華帶著社區調解員、民警敲開了丁某的家門。在丁某的家中,李愛華以拉家常的方式真誠地與他進行思想交流,充分理解和化解他的抵觸情緒。同時運用法律法規幫助他分析在參與非法集資問題上的責任,明確採取過激情緒尋求問題解決的嚴重後果和危害。經過李愛華細緻的工作,丁某不僅主動承諾不參與、不組織進京訪,還經常與街道、社區進行電話溝通,積極主動地配合政府做好其他投資者的思想工作,使一起群防事件得以避免。
56位老人的“女兒”——陪伴老人也是她的“職責”
“李書記,你又來看我們啦!”李愛華一走進敬老院,老人們紛紛熱情地跟她打招呼。
已經在觀音裏社區工作了十餘年的李愛華説,她剛來的時候才三十多歲,一眨眼人都快要退休了。這麼多年,她每週都會去敬老院陪老人聊聊天,彌補一下老人們子女不在身邊的遺憾。陪伴老人是子女的義務,在這裡卻成了李愛華的“職責”。
劉老爺子2005年搬到觀音裏社區,無兒無女,李愛華幾乎每週都去看望和照顧他。2017年,老人覺察到身體越來越差,想回江西老家養老。李愛華通過多方渠道,找到老人江西老家的聯絡方式,以個人的名義寫了封信,終於和老人的親戚取得了聯繫。親人來接老人回家那天,李愛華把老人帶到養老院洗了把澡,換了身乾淨衣服,並親手做了老人愛吃的飯菜。老人緊緊握著她的手,老淚縱橫。在場的很多老人都被感動了,他們感慨:“只要有李書記在,我們就像有了親閨女在身邊一樣。”
“其實我年輕的時候脾氣很急,是在我愛人的影響下才慢慢耐下性子處理社區網格的瑣事。”李愛華丈夫在南京市公安局建鄴分局從事信訪工作,丈夫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也深深影響著李愛華。“這些年,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做群眾工作的方法,我可能算不上傳統意義上輔佐丈夫的警嫂,我們之間更多的是相互支持,共同成長。”李愛華自豪的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