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米”字形高鐵網打開發展新空間
日前南京市委務虛會再度提出:加快構建直連全國的“米”字形高鐵網,提高互聯互通水準和連接效率,形成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有記者從北京去宿遷,先坐高鐵兩個多小時到達徐州,轉乘汽車又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到宿遷。於是感嘆:乘坐復興號高鐵,從北京到南京也只需3個半小時。確實,以乘交通工具時間計,江蘇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有時比到北上廣還遠。構建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構建“軌道上的江蘇”,已到了非提速不可之時。
結構即佈局,結構決定功能,結構優則功能優,結構差則功能差。“井”字形綜合交通構架,已成了江蘇經濟發展瓶頸,也大大制約了南京連接服務蘇中蘇北地區的能力。為彌補短板,江蘇已明確了新思路:由“井”字形方格網向“米”字形放射結構轉變,由多中心結構向省會南京中心樞紐結構轉變,推動南京“單純側重接軌上海”向“主動輻射帶動和接軌上海並重”轉變。
“米”字形高鐵網目標也已清晰:到2035年,由南京半日內通達國內省會城市、1小時通達長三角省會城市、1.5小時通達省內設區市、1小時通達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南京交通發展和城市發展正面臨著重大機遇。搶抓這個機遇,打開發展新空間,把交通首位度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進而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首位度,要牢固樹立“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理念,真正做到“見事早、行動快”。
站位決定格局。破除被動合作的思想觀念,樹立主動輻射帶動的自覺追求,也顯得格外重要了。“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要自覺把“米”字形高鐵網放到國家和地區發展大格局中謀劃,堅持系統思維,堅持共商共建,加強統籌協調,實現“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在揚子江城市群、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省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