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鄉風貌在變 鄉情親情未變
新華日報  2018-09-26 16:22:53

  原標題:城鄉風貌在變 鄉情親情未變—— 聽江蘇籍華僑講述家鄉的變與不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海外生活的江蘇籍華僑華人的眼中,魂牽夢縈的江蘇家鄉,又有哪些變和不變。

  羅馬尼亞江蘇商會會長、歐洲僑報社長高進先生中秋節前和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華僑華人一起,參加了江蘇省僑辦組織的2018“海外江蘇之友”活動。活動結束後,他就回到了淮安老家過中秋節。

  “我上世紀90年代初離開家鄉到歐洲發展,20多年裏只有兩次在國內過中秋節,一次是2009年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在江西明月山中秋晚會;這次在家鄉過節是第二次。我感覺,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團圓與月餅都是不變的話題。我父親今年86歲,一直跟我生活在羅馬尼亞,他很想家,今年3月份我把他送回淮安,現在正好陪他在老家過一個中秋節。在家鄉,我見到親朋好友和小學、中學同學,鄉情、親情沒有變,還是那麼濃。我長期生活在歐洲,走訪過近60個國家和地區,總體的感覺,他們的變化不太大;而國內改革開放以來,變化巨大,特別是在城市發展與交通方面。我在淮安城市規劃館看到,城市正在東擴南聯,主城區特別大,軌道交通高鐵站也即將建成,城市風貌也非常的時尚。”

  德國連鎖餐飲集團稻香坊董事長鄭愛珍女士32年前赴德,她説:“以前這裡中國人很少,很少有人注意中國的節日,而現在隨著中國企業的入駐和中國文化的深入傳播,德國人也開始過我們的中秋節。他們懂得吃正宗的中國菜,還開始學説中國話,中國舞蹈、繪畫、書法在這裡都很受歡迎。我們在德僑胞每逢中秋,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召集中國同胞,同時也會邀請國外友人和我們歡聚一堂,共度佳節。大家一起欣賞精彩表演,共同品嘗我們自製的月餅,表達我們的思鄉之情,同時也讓外國友人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

  陳江中博士2017年6月從加拿大回國創業,在蘇州高新區成立了納易環保科技公司,2018年是他在國內度過的第二個中秋節。“我在加拿大23年,以前過中秋節時不是在上學就是在工作,一般和同學、同事搞一個聚會,吃吃飯喝喝酒,當時聊得最多、想得最多的還是國內的親人。2017年開始,我能和親人們在大家庭團聚,感覺非常溫暖。”

  張華芳女士在美國鳳凰城已居住24年,家人也都在美國。“在美國過中秋節時,一般同一個小區的中國鄰居,大概會有10戶左右吧,會帶著自家做的菜,約到某一個人家去聚會。”而2018年中秋節不同以往,她和朋友一起回國旅遊,這是24年中她惟一在國內度過的中秋。中秋節前夕,她來到蘇州昆山,在祝甸磚窯文化館、錦溪古鎮、昆山生物醫藥産業園和昆山杜克大學又一次感受了江蘇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到江蘇,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親切、一樣舒適。” (新華日報 記者 吳昌紅)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