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開門規劃 讓城市為人而設計
新華日報  2018-09-27 11:08:32

  原標題:地鐵站出入口應該啥樣?南京徵集設計方案透射新理念 ——開門規劃,讓城市為人而設計

  南京地鐵十線齊開,運營里程全國第四,還有4條線路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未來,南京地鐵站的出入口會“長”什麼樣?能否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更有設計感。9月26日,南京市規劃局與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聯手,面向全國徵集地鐵站出入口設計方案。這是南京“為城市而設計”系列活動的第二季,不久前已開展獻血設施設計方案徵集。

  活動主辦方選擇南京地鐵6號線崗子村站、5號線夫子廟站、5號線鹽倉橋站的出入口,請設計師、設計愛好者打開腦洞,為未來的地鐵站出入口做方案。這3個站,分別代表位於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站點以及標準站這3種類型。

  南京地鐵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辦副主任沈瑜介紹,常見的玻璃鋼結構、弧線形出入口頂蓋,排水性能好,通透節能,也具有良好的標識性,讓人一望即知。但地鐵站出入口並非都得是一個面孔,南京地鐵的建設理念也是多做精品工程,公司因此與規劃部門合作開展徵集,力爭在新線路運營後亮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站點出入口。

  希望徵集到什麼樣的設計方案。南京市規劃局副局長劉青昊解讀:既能體現南京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特色,也與站點所處地域的特點相統一;結合站點地理位置、周邊環境,根據實際需求來設計,功能完善且經濟可行;要有所創新,但也要避免造型過於前衛怪誕,難以理解。

  “地鐵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城市發展的文化符號。” w2佳地建築設計事務所總建築師王的剛説,作為城市中最容易為公眾感知的部分,地鐵站出入口是很好的設計題材。

  的確,城市公共空間體現城市的品質、文明和文化特色。近年來,南京注重整體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制定《南京市街道設計導則》《南京市公共空間導則》等,對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管理進行引導;同時更加注重微空間的設計、打造。

  6月,南京開始徵集獻血設施的設計方案。省內外61件參賽作品,近日經專家評審後,産生20件入圍作品。它們有的風格獨特,有的突出“博愛”文化內涵,有的運用可移動變形技術,一改過去獻血小屋古板單一的形象。

  微空間的設計,強調公眾參與性。從9月25日至9月30日,獻血設施設計方案的入圍作品在網絡平臺公開展示,接受公眾投票。地鐵站出入口的設計方案,評選結果同樣會參考公眾意見。主辦方強調,不設學術等方面的門檻,獨立設計師、在校學生、無相關專業教育和從業經歷的人士均可參賽。為激發參賽者設計靈感,活動將組織現場答疑,並邀請韓冬青、葛明、王的剛等知名設計師與參賽人員交流設計理念。這3位設計師也將無償提供設計方案,並且不與其他參賽者競爭獎項。

  “獻血設施、地鐵站出入口的優秀設計作品,今後都將擇優落地。”劉青昊表示,“我們將持續聚焦城市公共設施,努力打造微空間中的精緻小品。歡迎公眾為今後的徵集活動‘點題’。”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沈麗珍留意到,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近年來既注重整體城市環境建設,也重視城市微空間改造提升,如在城市中優化配置街邊座椅等“城市傢具”。她認為,這種改變與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準緊密相關,城市的管理者、規劃者、設計者,正通過直接滿足戶外休閒、社交需求,服務對環境品質有更高要求的社會公眾。

  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所主任規劃師周立介紹,空間無論大小,都要尊重人的需求,都要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人的空間體驗是多維度的,基本維度是安全、方便、舒適,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富有個性等則是更高維度的。他建議,設計者不要忘記自身也是城市空間的使用者,一定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去做方案;當前的規劃設計是“開門設計”,公眾應主動發表意見,以實際行動為城市改變提供幫助,並且維護微空間的環境、秩序,讓精心設計更持久。

  “為城市而設計”,其主旨是精心設計、精細打造公共微空間,體現出城市為公眾而變的理念。當人的需求更被重視,當同類公共設施不再千篇一律,城市中匆忙行走或悠然散步的人們,不經意間便會遇見精彩。(新華日報 記者 徐冠英)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