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態成常態 詩酒歸田園
新華日報  2018-09-29 11:04:52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村莊的模樣,或藍天白雲、炊煙嫋嫋,或綠草如茵、微風習習,如何守護心中那片清新美好的山水田園,留住記憶中的那份淺淺鄉愁?魚米之鄉江蘇,踐行生態文明理念,讓綠水青山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詩意牽手遠方的生活

  走進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鎮青山村壟上自然村,樹木青翠,灰墻黛瓦,老舊建築韻味古樸,宛若一方世外桃源。

  “這裡是丘陵地帶,不適合種糧食,但很適合種茶葉。”青山村黨總支書記馬小華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村裏幾乎家家有茶園,每年三四月,茶香四溢,空氣沁人心脾。然而,因為村裏沒有其他産業,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工,村裏空心化嚴重,空守著好環境沒利用好。

  “綠水青山”怎樣變成“金山銀山”,沉寂的小山村怎麼煥發活力?高淳區、鎮兩級政府調研後決定,依託青山茶文化,打造生態茶鄉慢村。2017年,壟上村入選首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確立更清晰的發展路徑:結合壟上村靜謐氣質,植入田園居住、文創藝術、觀光體驗等業態,打造自然清淡慢生活。

  曾經破舊雜亂的村莊很快變了樣,乾淨的青石板路連接起一個個院落,門口的花壇綠意盎然。村民朱繼順住了30多年、如今已經閒置的老房子經過改造,變身古樸時尚的咖啡館。

  像這樣老屋換新顏的房子還有12處。馬小華説,村裏將農民閒置的房屋統一徵收,然後轉交第三方南京漫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整體包裝,再植入産業運營,同時投資6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村莊環境連片整治、管線下地、雨污分流等。

  “離家不遠,在優美怡人的環境中工作,我想,這就是詩意生活吧。”“北漂”歸來的“85後”高淳女孩蔣萍説。負責業態運營的她告訴記者,壟上村將打造為集田園居住、文創藝術、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文藝村,以後還將引進藝術家加入。朱繼順將12萬元的老屋徵收款用於茶葉加工廠擴大規模,還計劃等村裏遊客多起來後開家農産品店,銷售自家茶葉和特色農産品。去年,壟上村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達到2.33萬元。

  金菊留下遠方的客人

  “悠享田園風光,山聯風景獨好。”行駛在無錫市錫山區山聯村的田間小道上,整潔的菊花田,濃密的綠蔭,勾勒出一幅閒適的田園景象。

  十多年前,山聯村還是個負債1400多萬元的貧困村,雖坐擁好山好水,卻以採礦為主業,村邊採石場成天炮聲隆隆、塵土飛揚。2006年,吳岳平走馬上任村黨總支書記後,決定重新規劃佈局,改善村容村貌,發揮獨特資源優勢,走觀光農業、生態旅遊發展道路,讓村莊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我帶你參觀下我們村的‘二環’。”吳岳平邀請新華日報記者上了電動觀光車,沒多久,一座自然生態園映入眼簾。“我們有紅心火龍果、紅心獼猴桃、藍莓等品種,週末來採摘的遊客可多了。”

  再往前行進,新華日報記者眼前又出現一座鄉村動物園。吳岳平介紹,這是全國唯一的農村動物園,除有各種動物,還集住宿區、垂釣區、餐飲區于一體。“路兩邊我們種了3800畝紅豆杉,它的負氧離子含量很高,凈化了村裏的空氣。”

  在遠山近水環抱下,與百鳥清風做伴,品嘗豐盛的早茶,每天早上,兩三千遊客在山聯村的顧山腳下享受這份愜意。週末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更是多達五六千人,場面十分壯觀。

  遊客住下來不能光喝早茶、吃農家飯,山聯村還靠什麼留住人?“春看油菜秋賞菊”。山聯村村委會主任朱虹介紹,遊客春天來,可欣賞千畝油菜花,拍寫真、攝影、寫生;油菜收割後,緊接著種上菊花,“下個月,400多個品種的菊花就將盛放,成為無錫最大的賞菊基地”。皇菊深加工出許多衍生産品,像菊花沙拉、菊花餛飩,都是城裏遊客津津樂道的美饌。加上草莓、火龍果等四季水果採摘,村裏春、夏、秋三季遊客盈門,農家樂天天滿客,民宿一鋪難求。

  産業喚回遠方的遊子

  靠山吃山,“吃”法不一樣,效果大不同。

  蘇州市吳中區越溪街道旺山村曾是偏僻的小山塢,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村集體經濟薄弱。近年來隨著村裏環境改善,原來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回村創業,不願再出去了。

  作為本村人,旺山村黨委書記周奎元不僅是村裏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積極的推動者。2012年,他擔任村黨委書記時,旺山將錢家塢片區整體打造成農家樂集聚區,可村民們並不買賬,大多將自家民房租給外地客商,自己外出打工。民房租約快到期時,只要有機會周奎元就會動員村民回村自己幹。

  濮建忠就是在周奎元鼓動下回鄉創業的。兩年前,他還是一名貨車司機,如今身份變成“又一舍”民宿老闆。“開長途又累又危險,書記鼓勵我回村,還牽線幫我找到設計師,給我家房子做裝修方案。”濮建忠説,2017年2月民宿開業,9個房間在假日供不應求,旺季時要提前一兩個月預訂。

  此心安處是吾鄉。旺山吸引的不止本村人,還有不少文創産品創業者。4年前,王森咖啡西點西餐學校創始人王森就將自己的研發中心從寫字樓搬到山腳下。從外觀看,這個由周奎元帶領村裏投入800多萬元改造出來的美食文創基地,絲毫不見廢舊倉庫的痕跡。

  在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芝健看來,通過走文旅融合的創業興村富民之路,旺山村荒山禿嶺變成綠水青山,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村內宜居度與外部美譽度相輔相成。

  與此同時,成為5A級景區的旺山,土地管理愈加嚴格,目前能開發建設利用的土地基本耗盡,一些項目由於沒有土地指標而無法落實。周奎元表示,旺山村正尋找新的突破點,為長期穩定發展帶來新活力,實現新跨越。(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