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揮商會作用 爭當經濟發展“助推器”—— 丹陽市傾力打造“丹陽·商會”品牌
鎮江丹陽是蘇南板塊製造業強市,産業類別清晰,丹陽市工商聯直屬的商會有20多家,其中産業類商會10家、異地商會3家及基層商會13家。近年來,丹陽市統一戰線堅持“強服務、聚優勢、造平臺、促發展”的思路,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和促進“兩個健康”,創新工作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凝聚商會資源,引導商會在激發丹陽區域經濟活力、培育特色商業文化、提升民營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為丹陽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貢獻力量。
思想引領,提升綜合素質是基礎
從2017年起,丹陽市委、市政府針對産業類別和不同發展方向,以財政專項培訓經費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尤其注重年輕企業家政治覺悟、思想道德水準的提升以及重點産業高端人才管理能力的提升;開展“企業家高校求知行”等系列活動,連續兩年舉辦“創二代”培訓班,先後組織商會企業家赴斯坦福大學、多倫多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海內外名校研修,共計培訓500多人次;聯合丹陽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等,分別組織“二代企業家”赴井岡山幹部管理學院、延安等地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教育,激發愛國熱情,夯實理想信念。
自身建設,做好橋梁紐帶是保障
丹陽市委市政府召開經濟方面的重要會議和活動均邀請商會企業代表參加,讓企業及時了解全市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丹陽市領導定期到商會指導工作,了解企業生産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困難,現場解疑釋惑,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同時,商會主動承接政府非行政職能。近年來,汽車零部件商會在開展汽車輕質化論壇,眼鏡商會在行業標準的制定、承接文化節等職能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取得了積極效應。
服務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是保證
利用商會平臺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化解金融風險。丹陽市政銀商三方共同努力,破圈解鏈,走出互聯互保的“泥潭”。結合商會的産業集聚特點,做好政策落地對接。積極主動對接國務院激勵政策24條、江蘇省扶持實體經濟發展26條,制定落實好丹陽相關政策文件,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推行“不見面”審批模式,加快構建政務服務“一張網”。推進並聯審批、模擬審批和容缺預審,倡導部門包報批、包協調、包對接、包落地的代辦制。結合“暖企大走訪”活動,提升服務效能。開闢備案審批服務的綠色通道,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以商引商”的良好環境。
搭建平臺,促進“兩個健康”是關鍵
秉承“企業有所呼,我們有所應;企業有所困,我們有所助”的服務宗旨,丹陽市引導商會開展“貼心助企”系列活動,積極服務非公企業健康發展。通過 “丹陽商會”微信群、手機短信等,及時發佈信息。利用每季度的主席會議、秘書長座談會、企業現場觀摩等,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充分發揮基層商會産業集群優勢,與江蘇銀行等金融單位聯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商會銀企對接活動。引導和組織會員企業間開展産品推介活動,幫助會員捕捉商機、投資合作,逐步拉長丹陽的産業鏈條,促進産業良性循環。丹陽市工商聯與司法局聯合成立“丹陽市商會商事調解委員會”,主動為全市會員企業免費提供法律諮詢、幫助解決糾紛等服務。
積極引導,回報社會擔責是亮點
丹陽市積極倡導商會會員企業“致富思源、回報社會”,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溫州商會參與老區扶貧幫戶活動,積極捐款捐物;台州商會多年來堅持開展結對助學活動;眼鏡商會組織企業捐助30萬,給新疆兵團在建的科克達拉鎮江高級中學與兩戶貧困生家庭等。積極引導商會和會員企業投身精準扶貧行動,長效推進“百企幫百村”工作。截至2017年12月,“萬企幫萬村”臺賬系統丹陽登記企業9家,精準扶貧資金已達908萬元。如今,“光彩事業”已成為丹陽市各商會帶領會員反哺社會、展示風采、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