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止機動車震動影響中華門甕城 我市計劃將長干橋改為步行橋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南京的老地名很多,城南長干橋一定是其中很有名的一個。在很多人心裏,長干橋和中華門已經融為一體,是老城南的象徵。近期,南京市規劃局傳出消息,為了更好地恢復中華門的歷史面貌,南京市有意將現在的長干橋改為步行橋,同時在中華門城堡兩側新建車行通道。
南京市規劃局人士説,中華路—雨花路是南唐宮城軸線,周邊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南京最早的建城起源地(越城遺址)、江南佛教起源地(建初寺)、中國近代洋務運動民族工業先驅(金陵機器製造局)等。但長期以來,受制于中華門外長干橋人車混行的困境,現狀城市交通緊貼中華門南側繞行,機動車震動對文物本體安全帶來影響,不利於城墻保護;中華門南側整體環境被城市交通干擾破壞,歷史風貌展示空間不足;中華門周邊歷史文化資源串聯度較低,未能形成老城南特色文化地標。
為嚴格保護文物本體,保持歷史軸線,從保證文物安全形度出發,南京市近期重點組織編制了中華門外片區整體保護和環境品質提升綜合整治規劃。規劃借鑒西安永寧門經驗,將原長干橋車行交通功能外移至兩側東西券門直接過河,形成東西兩座輔橋,將長干橋從“交通混行”優化為“景觀步行”,解決機動車震動對中華門甕城造成的安全影響。其次,恢復中華門地區歷史慢行流線,與在建城墻博物館,已建老門東、內外秦淮河、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待建越城遺址公園、南京名人館等城市公共空間人行流線銜接,並將中軸線延伸至南側雨花颱風景名勝區,進一步擴大中華門節點公共展示空間。同時,構建形成中華門及其周邊地區“城、河、山、塔、寺、民居”融為一體的城市文化景觀,形成南京城市文化地標和文化名片。(南京日報 記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