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10月20日,“詩人導演”——費穆文獻展在蘇州美術館亮相。展覽用188件展品,向觀眾呈現了費穆的一生以及他的電影美學。
費穆家人在展廳現場合影 張己陽 攝
費穆(1906-1951)字敬廬,祖籍蘇州,出生於上海,他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導演、編劇。費穆一生導演了《小城之春》等13部電影,並擔任過8部電影的編劇,此外他還曾編導13部話劇。“詩人導演”——費穆文獻展由蘇州美術館、蘇州市名人館、上海電影評論學會聯合主辦,展覽將持續至11月25日。蘇州美術館館長曹俊介紹,策劃此次展覽頗為不易。長期以來,費穆的相關文獻、報刊、資料多在離亂中散佚,而費穆執導的電影膠片絕大多數已被歲月侵蝕而朽壞。為此,相關工作人員在現存的文獻之中,勤搜博采,校勘辨訂,才使得費穆文獻展得以呈現。而在籌備展覽的過程中,得到了費穆子女費明修、費明熙、費明佳,親友費麟等人的幫助。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及黃一慶、張偉、李亦中等專家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曹俊表示,費穆和他取得的藝術成就並不為大眾所熟知,費穆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進步、嚮往用藝術服務社會,希望此次文獻展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費穆、懂得欣賞費穆的電影美學。
費穆文獻展現場 張己陽 攝
“詩人導演”——費穆文獻展分為“光影人生”“化影成詩”“花開誰與”3個單元。“光影人生”單元裏,通過“長憶吳山好”“名豈文章著”“夜雨十年燈”“天地一沙鷗”幾個部分回顧了一代電影大師費穆坎坷而多彩的人生。“化影成詩”單元裏,“最是一年春”“無字處詩書”“方寸寄古今”幾個部分詳細展示了費穆導演的作品,直接感受“詩人導演”如詩般的電影語言。“花開誰與”單元裏,“散作滿河星”部分展示了費穆電影的再發現、對當代電影的啟發和影響。費穆導戲,通常沒有固定劇本,要求即興創作,他的手跡也多散佚。但費穆熱愛寫作,在報刊上經常發表作品,他對電影和人生的思考在“留香滿晴川”部分裏有所體現。在展覽中,主辦方也在展廳中播放了《小城之春》《孔夫子》《天倫》等費穆的佳作。
現場觀眾參觀 張己陽 攝
上海圖書館館員張偉一直從事近代文化史研究,費穆文獻展上展出的《小城之春》分幕劇本原稿就是由他提供的。張偉介紹,費穆兄弟4人,費穆是大哥。1912年,費穆進上海湖州旅滬公學讀小學,1918年入天津法文高等學堂學習。1924年畢業後,費穆任職臨城礦務局會計主任,後又調回天津出任中法儲蓄會主任。1930年,費穆頂住家庭的壓力投身電影事業,應聘為天津華北電影公司編譯主任,負責翻譯英文字幕和編寫説明書。隨後在候曜編導的《故宮新怨》拍攝中擔任助理導演,開始編寫電影劇本。1932年自津返滬後,費穆正式成為聯華公司導演。1933年,費穆的處女作《城市之夜》一經面世,即引起轟動。“費穆編導俱佳,從《小城之春》的分幕劇本原稿可以看出,他對劇本有著頗為精準的改動,而這一原稿文獻也是首次向公眾展示。”張偉説。他同時表示,《小城之春》含蓄而深刻,作為費穆的研究者,每過一些年自己都會再看《小城之春》,而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在一些大學的導演專業裏,《小城之春》這部電影有的老師能夠講足足一個學期,每一個鏡頭都拿出來解讀,可見費穆電影美學的無窮魅力。”張偉表示。
10月20日,費穆的兒子費明熙、女兒費明佳等費穆的親友也來到了蘇州美術館觀展。費明熙表示,印象中父親總是十分忙碌,母親則是讓孩子們不要打擾父親。“父親在我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但我至今記得他夜歸後坐在樓梯口小聲哼唱京劇的模樣。對於故鄉蘇州,他蠻眷念的,像虎丘、香雪海等就出現在父親的電影裏,他還有一部電影就叫做《香雪海》。” (文 張己陽 編輯 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