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浦街道美麗鄉村繪就新畫卷
南京日報  2018-11-15 11:32:14

  原標題:江浦街道美麗鄉村繪就新畫卷 “美麗生態”轉型“美麗經濟”

  不老村村民王長忠怎麼也沒有想到,幾年前還破敗不堪,甚至連一條水泥路都沒有的小村莊,如今能成為中國最美鄉鎮,這種巨大的變化不僅發生在村子裏,更發生在他自己身上,2013年以前月收入才1000多元的他如今卻“日進鬥金”。“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短短幾年,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王長忠説。 

  偏僻村落涅槃重生

  王長忠提到的小村莊,是位於浦口區江浦街道白馬社區的不老村,不老村其實並不是一個自然村,而是一個村小組。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展開和鄉村旅遊熱的升溫,不老村及附近的華光社區響堂·桃源谷逐漸聲名鵲起。 

  王長忠是不老村的原住民,作為村子裏土生土長的人,他對這裡的一切比任何人都要熟悉。“以前這裡進出只有一條石子路,只能步行,連自行車都沒有辦法騎,各家屋前屋後都是豬圈、雞舍、廁所,環境非常差。”談起變化,王長忠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他指著腳邊的綠化帶表示,以前這裡全是農田,剛開始的時候村民都種小麥,因為長勢不太好就改種苗木,“我那時候在鎮上打零工補貼家用,天天早出晚歸,一個月也不過1000多塊錢收入,當時村裏老的老,小的小,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如今,走進不老村,道路兩旁是統一規劃的景觀帶,覆蓋著顏色各異的花草,還有各式各樣的稻草人點綴其中。每當節假日來臨,村子外的路上停滿了南京市及周邊地區的車輛,人們如潮水般涌入這裡,在村子周圍轉一圈,吃幾頓農家餐,住一晚特色民宿,附近的響堂·桃源谷也如不老村一樣,儼然成為浦口區一張靚麗的名片。 

  量身定制專業“配方”

  變化源自於2013年。這一年,江浦街道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推動高品質發展。由於不老村地處風景秀麗的老山國家森林公園腳下,自然資源獨特,街道黨工委決定引入專業公司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並引導村民參與建設,實現共建共享。 

  “經過多方選擇對比,2015年我們找到了南京時代一德公司,試圖通過市場化運作,著力打造美麗鄉村3.0概念。”江浦街道旅遊辦主任林其華表示,但因為是首次,誰都沒有信心,沒有商家願意進來投資,也沒有村民願意留下來,“所以我們從核心品牌入手,以民宿客棧為核心業態,積極引入國內知名的品牌民宿客棧,通過成熟品牌的影響逐步帶動自主品牌的發展。”目前,不老村內已有悠山、老友記、原舍、不老書院等12家特色民宿,其中悠山客棧、老友記客棧雙雙榮獲2017年江蘇十大特色民宿榮譽稱號。 

  特色民宿的成功得益於江浦街道打出的“特色牌”,而除了這張牌,江浦街道還堅持打響“生態牌”。不老村和響堂·桃源谷都地處老山國家森林公園腹地,生態自然資源獨特,設計過程中,堅持原生態資源保護是各項工作的基準點和原則,建設中禁止砍伐一棵樹、毀壞一片綠,所有濕地、綠地和樹木實施嚴格保護。所有新建項目堅持避讓“生態”原則,在綠化工程中,不追求高、大、尚的表面文章,盡可能採取與周邊生態環境一致的本地樹種,實現了新增綠化與環境的有機融合。“除了保護生態,我們還堅持挖掘傳承文化。”林其華表示,不老村,意味著長壽不老、愛情不老,“不老文化”已經發展成不老村的靈魂。 

  生態經濟初見雛形

  不老村和響堂·桃源谷的重生讓村民看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利好,開始有村民開辦農家樂、售賣農産品,45歲的王康海就是其中的代表。“我是在機關單位食堂做廚師,以前因為村子面貌很落後,為了生存只能出去打工,家中只有我父親留守在這裡。”王康海表示,從2015年開始,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涌入老家,以前破敗不堪的村落成了大家爭相遊玩的地方,於是他于2015年在翻新的老屋開辦農家樂,利用週末的時間經營農家樂。 

  王康海沒想到,不老村的快速發展使得他無暇分身,所以他在今年4月份辭職,全身心投入到農家樂。“現在生意好得不得了,一般雙休日一天最少有30桌,節假日人就更多了,根本忙不過來,我還另外雇了三四個人來幫廚。”王康海表示,自從開辦農家樂以後,年收入10多萬元,同時還能照顧到家裏的老人,他感到很欣慰。 

  如今,民宿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及周邊居民就業,目前不老村及周邊來村內就業村民已經超過140人,同時民宿住客的需求也帶動了原住民自主創業的發展,不老村及響堂·桃源谷累計實現村民自主創業12戶,解決就地就業50余人。數據統計,不老村內運營公司管理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商鋪工作人員已達150余人,一期共招入商戶28家,帶動就業崗位約120人,其中周邊村莊46人,佔38%。響堂旅遊公司帶動農家樂7家,實現村民就地創業20余人。(南京日報 記者 魯舒婷 劉青青 顧金山)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