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研究高地“長出”産業基地
新華日報  2018-11-29 10:08:05

  原標題:南京研究高地“長出”産業基地 創新磁場釋放成果轉化乘數效應

  “一年新增20多家企業,超過前幾年總和,南京有條件成為膜材料行業中心。”11月25日,南京膜科技産業園聚集了來自全國膜材料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上市公司老總、專家院士等四五十位業內精英,他們為南京膜材料産業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者看好南京。這裡不僅有膜材料、人工智能、未來網絡、聲學産業等研究高地,還涌現出大大小小的産業基地,先進技術加速向現代産業邁進,科研成果轉化開始釋放乘數效應。

  産值和學術地位比翼齊飛

  11月25日,南京膜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人聲鼎沸,這裡聚集了膜材料行業學術界、産業界重量級人物,他們在討論産業發展的“正事”之餘,還談論著如何入股公司賺錢。

  “搞科研和做産品,這不矛盾。”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仲兆祥也是江蘇久朗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人。2018年公司銷售能達到6000萬元,是2017年的3倍。仲兆祥介紹,正在洽談風投,公司需要引進資金研發多功能催化膜,即將和國際頂尖專家開展合作,研究如何用膜來凈化花粉過敏原。

  2017年,南京江北新區和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南京膜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的人才團隊佔大股。研究院購買原創科研成果,聘請項目經理,組建創業團隊,進行成果“二次開發”。2017年以來,園區新增膜材料領域科創型企業20多家,比前幾年的總和還多。

  創新制度設計,激發科研人員轉化成果的熱情。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介紹,南京發展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團隊現金入股,佔大股,近兩百家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團隊平均佔股達到61%,明晰新型研發機構股權、論文、專利、獎項等要素歸屬,政府讓利,按績效全面給予政策支持,有效調動了人才團隊、高校院所等各方積極性。

  截至2018年11月份,南京市已簽約、建設新型研發機構189家,孵化企業711家,科研成果轉化生機盎然。

  有的放矢佈局創新産業鏈

  累計孵化企業40多家,2017年成果轉化收入3500萬元,技術入股估值1.2億元,依託一流研發平臺和産業基金,南京先進鐳射技術研究院勢頭喜人,力爭3年再孵化企業20家,建成國際一流的鐳射産業技術研究院,打造國際知名的鐳射産業集群。

  南京先進鐳射技術研究院的股東之一為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在光電領域具備良好的産業基礎,研究院服務於園區産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除孵化衍生企業外,每年服務企業超過100家,極大推動南京鐳射産業集群成鏈式發展。

  南京科技成果轉化聚焦主導産業創新需求,圍繞由政府和企業共同組建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制定出臺《優勢産業關鍵技術突破工程行動計劃》,部署産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組織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形成各環節有龍頭企業、關鍵點有核心技術的産業鏈。2018年上半年,南京市四大先進製造業完成投資508億元、同比增長19.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00億元、同比增長12%。

  南京有11個國家級智慧製造領域示範點項目、40個省級示範智慧車間和40家市級智慧製造工廠,2017年南京市智慧製造裝備産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設智慧工廠、智慧車間為契機,南京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等細分行業發展勢頭迅猛。

  收儲前沿技術為未來蓄力

  碩士以上科研人員超過5000人,建立了“國家2011計劃”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完成了我國首套5G實驗樣機系統開發,獲批承建我國信息領域唯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項目,超高速通信晶片等50多項核心技術和標準的研發與制定取得重大突破……江寧開發區建設未來網絡谷堪稱未來網絡的起錨地。在誕生多項技術“第一”的同時,這裡孵化集聚了200多家高科技企業,其中易米雲通估值超過5億美元。

  江寧開發區的通信網絡産業已形成以移動通信設備、平板顯示及終端、新型元器件、軟體與系統集成等為主的規模産業集群,年實現産值千億元。有未來網絡谷助力,可以想見在通信網絡的激烈競爭中南京的底氣。

  依託前沿創新優勢,南京大力探索培育人工智能、未來網絡、量子通信等未來産業,打造新的創新産業集群。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産量分別增長645%、84%、56%。

  每個星期,南京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兼小股東郝睿德教授都要接待幾批合作洽談者,郝睿德還是意大利國家工業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主任。在他的推動下,27屆全球機器人與人交互技術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頂尖專家得以聚首南京。

  在人工智能領域,南京已集聚了三四十家科研機構,其中新型研發機構就超過20家,包括有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領銜的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京東(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全球最被看好的這個人工智能未來産業,南京重鎮的形象已被認同。

  對準産業需求,著眼全球,瞄準未來,敢想敢試,創新機制,南京科技創新呈現出良好的氛圍和發展勢頭,僅上半年,新增科創型企業1.3萬家,2451家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47個,其中大多數是科技型項目。 本報記者 顏 芳

  馬上就評 打造創新“強磁場”

  推進科技創新,誰搶佔先機,誰就能獲得比較優勢。南京依託科教資源優勢,以全球眼光謀劃産業革新,向膜材料、人工智能、未來網絡、量子通信等新産業進軍,打造人工智能研究製造的高地,讓歷史文化名城煥發出創新創業的澎湃激情,為高品質發展闖出了一片嶄新天地。

  人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解開一切束縛科技創新的繩索,才能招得來、留得住人才。南京在推進研發機構發展上大做文章、動了真格,允許人才團隊佔大股,明晰股權、論文、專利等要素歸屬,有效調動了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只有著力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尊重市場規律,通過“放權”“放錢”等舉措激發人才活力,突出能力和業績導向,給人才提供舞臺和空間,才能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從而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打造一流的創新城市。有理由相信,匯集各類人才智力的高品質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新華日報 作者 周靜文)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