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安洪澤黨旗映紅合作社催開農民“致富花”
新華日報  2018-12-06 10:52:19

  原標題:洪澤:黨旗映紅合作社,催開農民“致富花”

  近年來,各類從事農業生産和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興起,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淮安市洪澤區堅持以“黨建+”模式,引領和扶持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培育出一批在江蘇省市有影響的優秀農村合作社,三河鎮洪發農機合作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黨建+”合作社,就是以黨支部為核心,以農民致富為目標,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産業多元化為依託的強黨建促致富的新路子,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協調和保障作用,以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骨幹帶頭作用。

  把脈定向同升級,引領發展新核心

  思路決定出路,方向決定成敗。要強社富民,就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優勢。洪發農機合作社黨支部遵循規律、順應市場,積極謀劃新思路、新辦法,做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持續發展的文章,把生態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洪澤區氣候濕潤,水質優良,土壤肥沃,具備農作物生長的天然優勢和綠色基因。“從土地入手,樹大米品牌”,黨支部在考察調研後為合作社拓展升級定了基調。

  “960畝不是小數目,我們4個黨員毫不猶豫地拿出家裏的幾畝地進行土地流轉,以身作則讓我們做農戶們的工作才更有底氣,最後效果比我們想像的好。”支部書記韋恩輝動情地説。

  2014年率先流轉土地960畝,農戶們把自家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種植。洪發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農田中解放出來,又動員和招聘部分村民加入合作社,成為新型農業産業工人,按工計酬掙工資的職業農民,促進了富餘勞動力就地就業。土地流轉農戶能在從事非農業生産的同時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同時能提高土地産出率和農業機械化水準,促進本地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2015年合作社註冊了“景穗”牌有機米商標,2017年連續獲得淮安市好大米金獎、江蘇好大米金獎等稱號。

  拓展路徑共發展,壯村富民新動能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從事農機作業一條龍服務,以及農機跨區作業,創收途徑單一,經濟效益有限,競爭力弱。為突破發展瓶頸,合作社黨支部多次組織人員去蘇南等發達地區學習取經,請來行業專家現場指導,創新“稻鴨共作”生態農業新模式。2016年秋季開始,合作社對農田進行休田,用黃花草作為基肥進行深翻。

  “稻田是鴨子的‘工作場所’,鴨子給種糧大戶‘打工’,因此我們合作社的水稻沒打一點農藥,但長勢特別好!”支部黨員趙彩雲自豪地説道。

  兩年來,洪發合作社採用“稻鴨共作”模式,種植有機米田已達到600多畝,在稻田裏放養苗鴨6000余只,達到了“一鴨兩用,一地雙收”的循環發展目的,蹚出一條稻田養鴨、鴨糞肥田、成鴨上市的發展之路。合作社先後榮獲“淮安市優秀農機合作社”“淮安市創業之星”“淮安市創業孵化基地”“江蘇省省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江蘇省綜合社試點示範社”等榮譽。

  四位一體齊發力,鄉村振興新標杆

  積極探索實踐“先鋒引領、有機生産、電子商務、農旅綜合”四位一體的發展之路,建立黨員示範基地,開展“我是黨員向我看”亮身份活動,要求黨員佩戴黨徽,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示範田、黨員示範棚,開展結對幫扶,黨員聯繫服務社員群眾50余戶。

  “今年我們擴大有機稻麥生産,有機米種植面積增加到1200畝;稻鴨共作面積翻倍達到1000畝,稻蝦共作面積300畝。”韋恩輝胸有成竹地説,“還與山東龍井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種植有機小麥400畝,用於生産好吃又營養的有機麵條,每年可增加收入860萬元。”

  線上線下全面升級,打造精品。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購置大中型農用機械,對種植原糧進行深加工,延伸糧食産業鏈,促進糧食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轉化增值,提高糧食種植附加值。同時聘請專業團隊運營網店,2017年銷售額已達到300多萬元,今年預計能達到400萬元。打造田園風光建設,做強産業。建休閒農莊、農村土灶臺,設立垂釣區,打造全新的綜合業態——“農旅文綜合體”,以原汁原味的農村鄉土氣息,借助賞農家風情,果園採摘,品農家菜等項目,讓“逃離”城市的消費者,能夠養心、養肺、養顏,回歸自然。(新華日報 記者 徐昊飛 劉傑 卜楊)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