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精細管治繪就古城幸福圖景
新華日報  2018-12-28 18:00:18

  原標題:姑蘇區創成“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用精細管治繪就古城幸福圖景

  近日,民政部傳來好消息:蘇州市姑蘇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通過結項驗收。

  這是三年前,姑蘇區民政局根據民政部關於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要求申報並通過後,圍繞實驗主題推出一系列社區治理與服務理念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後的關鍵成果展示。這次實驗區申報工作圓滿收官,也意味著姑蘇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名副其實。

  推進居民自治項目化是創建工作的重點內容。三年來,姑蘇區圍繞“黨建引領、民主協商、項目運作、協同共治”主題,從建機制、搭平臺、抓試點入手,將居民自治納入項目運作的一系列操作流程,建立了需求徵集、民主決策、多元參與、監督評估和資源保障機制。

  伴隨著《居民自治項目化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出臺落地,以及上千個居民自治項目在古城全域推開,一個特色鮮明的居民自治體系在姑蘇區壯大。

  “居民自治項目化,是一場政府為民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民主協商為核心,來定制服務內容。”姑蘇區民政局局長明嵐認為,這項為民服務,實際上是對基礎公共服務的細分和補充。而伴隨著創建工作的深入推進,可以從中梳理出所有為民服務的共性規律:“社區治理和服務也要下足‘繡花功夫’,通過精細化的管治,實現高品質的服務供給。”

  在社區治理與服務體制改革創新過程中下足“繡花功夫”,姑蘇區近年來根據各管理區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服務模式精準施策。已經探索運行的聯合工作站、三社聯動“綜合體”等社區服務模式就是生動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幾日前,家住裏河一村的王阿婆來到雙塔街道第五聯合工作站辦理退休體檢業務,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效率。“我們年紀大了,很多時候要辦的業務説不準確,到了都不知道應該找哪個‘窗口辦事。現在好了,所有的業務找任何一個窗口或工作人員都能辦成。”王阿婆真切的獲得感,就得益於姑蘇區當前推行的“聯合工作站+全科服務”模式。

  “聯合工作站+全科服務”首先在雙塔街道試點推行。2013年,雙塔街道就成立第一聯合工作站,工作站服務輻射錦帆路、大公園、滾繡坊和滄浪亭四個社區,站內設立綜合服務窗口,由全科社工提供服務,對所有政務類社會事務服務實行“一門受理”。這種模式將社區行政服務職能與居民自治職能分離,實現了政務和居務的細分,最終讓服務更專業、精緻。目前,姑蘇區已建成21個社區聯合工作站。

  三社聯動“綜合體”則是針對老城區場地資源緊張的實際情況,通過“騰”“調”“改”“建”“租”等多種措施,加強社區辦公活動用房擴容升級建設,並在建設中堅持將一站式服務、社會組織公益驛站、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平臺融為一體,打造出的綜合體式服務模式。目前,姑蘇區共計打造了觀景社區、桂花社區、鼎尚社區等33個“三社聯動”綜合體,集社區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專項服務於一體,為社會組織、專業社工參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搭建平臺載體。

  信息化手段讓精緻服務更具效能。已投入運行的姑蘇區社區綜合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圍繞社區居民生活服務需求,設置了門戶網站、一門式受理、臺賬管理、人房管理和社區事務管理等5大主要功能模組。其中一門式受理,主要是結合全科社工模式開發運行,已將23項條線業務功能納入系統,並實現了與蘇州市老齡辦的尊老金和老齡卡辦理,殘聯的殘疾證辦理以及計生系統的部分功能共計7項業務實現了深度融合,逐漸實現社區業務“一站受理、一網協同”,切實提高社區服務精細化管理效能和水準。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新起點上,姑蘇區將以“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成功創建為新起點、新高度,探索更多可複製借鑒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姑蘇模式”。姑蘇區將進一步擴大居民自治項目的協商主體,擴大居民參與範圍;進一步解決難點問題,在社區矛盾的痛點上尋求突破;進一步補齊環境短板,在營造古城社區氛圍和改善人居環境上尋求突破,使歷史文化與現代治理任務産生聯動效應。(新華日報 記者 陳雨薇)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