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總體快於全省 爭先進位,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
擁有江蘇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三重身份”,如何提升城市首位度,是南京發展面臨的時代命題。過去一年,南京亮出一份聚焦首位度、爭先進位的年度“成績單”。
多項指標爭先進位
2018年,南京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6%。固定資産投資增長9.5%。外貿進出口目標順利完成,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54個,投資總額85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1470億元左右,同口徑增長1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副省級城市第二。總體上看,南京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於全省平均水準,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江北新區建設更是“一騎絕塵”,直管區GDP增幅預計13%,新增企業1萬多家,增長近50%。
産業結構越調越“新”。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1.9:37.4:60.7,戰略性新興産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2.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17%,首次突破1萬億元。
南京把2019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目標定在7.5%至8%。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臺積電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進入竣工投産或穩定運行階段,江北新區等一批重點板塊和高新區等一批載體加快發展,這些積極因素,對2019年經濟穩定增長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打造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2018年,是南京推進創新名城建設起步之年,累計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超過200個,孵化引進企業862家,新增科創型企業近2.4萬家,增長17%。一大批全球頂級高校院所和人才團隊廣泛參與,與在南京高校的合作進入深度融合階段。3名諾貝爾獎得主、55名國內外院士來南京創新創業,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4萬,增長60%。首批29名高層次人才通過“舉薦制”産生。打造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的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自然》雜誌“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南京列第12位;2018中國創新城市評價報告顯示,南京創新總指數位列參評城市第4位。
在産業轉型升級上,南京正聚力培育“4+4+1”主導産業,種好移大樹、育新苗、老樹新芽“三棵樹”,重點打造人工智能、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地標,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産業體系。四大先進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以上;四大現代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2%,軟體業務收入達4400億元。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南京市委在部署新一年工作時強調,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區域之間的互聯互通、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南京必須主動有為,走合作共贏之路。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南京要走在前列,努力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創新引擎和門戶樞紐。省會城市,是南京的“第一身份”。2019年,南京市委一號文件聚焦“深化創新名城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提出要爭當全省創新的策源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的高峰、産業創新的高原、人才創新的高地,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創新中心,2019年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
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介紹,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確的“建成引領全省參與全球合作競爭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最新要求,南京將更高水準“引進來”、更大力度“走出去”,與創新大國和關鍵小國加強創新合作,推動“深耕”,加快“生根”。同時,進一步打磨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南京都市圈創新合作的模式和通道,打造“滬寧合科創長廊”。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將積極爭取南京都市圈納入國家佈局,實打實推進寧鎮揚同城化,在區域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2019年將加強寧句先導區綜合交通網絡銜接,推動區域高速公路差別化收費,在句容、溧陽、儀徵等毗鄰地區探索設立特備合作區,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新華日報 記者 仇惠棟 管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