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人民群眾訴求為風向標,增強教育獲得感 我省教育專項治理工作初見成效
教育是民生之基,涉及千家萬戶,是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指出,要滿懷真情辦好三件民生實事,教育被列為三件民生實事之首,凸顯省委對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增強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高度重視。
2018年11月以來,江蘇省啟動教育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將群眾訴求作為風向標,努力以一個一個問題的重點突破,推動黨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獲得感。
打出“組合拳”,專項治理初見成效
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讓學生和家長們苦不堪言。本次專項治理的重點之一,是進一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著力解決部分校外培訓機構未取得辦學許可證違法經營等突出問題。我省各地雷霆出擊,組織多部門聯合介入,以“組合拳”的形式進行專項整治行動。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管理亂等特點,省教育廳建設了統一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截至3月22日,共有18270家培訓機構、26089名培訓機構教師、51771門課程信息上線入庫。無錫市開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情況普查,開發《無錫市民辦教育公示系統》網絡平臺,將全市證照齊全、合法辦學的培訓機構納入系統,並標注詳細地理信息。徐州市開發了校外培訓機構網絡地圖公示系統,包括基礎數據平臺、地圖檢索、地圖繪製、機構搜索、機構信息介紹、機構搜索屏蔽等功能,為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在網端、微信端登錄該系統。揚州市邗江區通過招標與兩家銀行機構合作,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學雜費專用賬戶,嚴控培訓機構賬戶最低餘額和大額資金流動,加強資金監管,動態監管培訓機構的經營情況,切實保障學生權益。
通過3個多月的強力集中整治,江蘇省共摸排中小學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7291家。截至2018年12月31日,原合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1892家,整改規範後,合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增加1273家,現共計3165家;5892家學科類培訓機構經規範轉變為非學科類培訓,全省從事音體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由16865家增加到22757家。同時,對消防不合格、教師無資格、無證無照的學科類培訓機構依法取締5405家。各地陸續發佈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江蘇校外培訓治理成效初顯。
“教育專項治理不僅是一項民生工作,更是一項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政治任務。”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説,江蘇突出政治站位,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從嚴查處教育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形成強力震懾,為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生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面推廣“課後服務”,力促教育生態轉型
春季新學期,在全省推廣中小學校課後延時服務的“彈性離校”政策,並且積極聯合社會各界,共同建立課後服務優質資源供給長效機制,會同省體育局、省科協研製科技類、體育類、實踐類課程推薦菜單,在南京市試點推送462門免費體育和科技類課程,邀請科學家、院士、體育教練員和專業人士進校園,豐富孩子們的課後服務內容,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南京市中央路小學“小秧苗驛站”裏的孩子們,享受到了“課後服務”帶來的快樂。該校利用課後照管的時間,安排專任教師和家長志願者,在對延時放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個別交流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專門開設了社會實踐、創意美術、口述故事、語言糾正、陶笛吹奏、音樂欣賞等課程,並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努力使學生在這段時間裏有所收穫。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學習知識,培養興趣,發展個性,展現自我。中央路小學這些舉措,讓“彈性離校”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有溫度。
“開展課後服務,目的是逐步挖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特色教育,促進教育資源的利用。各校精心籌劃,教師志願者們主動作為,把課後服務變成滿足成長需求、完善教育服務的重要契機,遞交出富有實效性、可操作性、有品質的‘教育答卷’。”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經初步統計,目前全省城區小學和初中開展課後服務比例分別達到53%和24%,吸引53.7萬城區中小學生參與,小學和初中參與課後服務的學生數分別佔比18.7%和23.2%。
課後服務不僅在校園內,更在校園外。為了解決家長在家輔導作業難的問題,南京市鼓樓區率先實行在職教師網上免費“搶單”答疑,學生只需拍下不會的題目發到APP,幾十秒內就有專業課程老師進行詳細解答。
泰州市教育系統打造的“泰微課”,更是把名師“送”到千家萬戶。目前,微視頻已達12.5萬條,配套微測試題35.6萬條,導學案6809例,註冊用戶90萬,涉及江蘇、廣東、浙江、黑龍江、陜西、貴州、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是當前全國最大的中小學微視頻資源庫和在線自主學習平臺。蘇州“線上教育中心”提供全名師、全學段、全學科、全過程、全免費的優質在線服務,市級、校級名師直播已達3279課次,學生觀看137.32萬次,學生滿意率96.4%,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跨區域、跨學校、跨時間在線追隨名師學習。
江蘇省正積極通過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整合全省教師和課程兩大優質教育資源,建成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課堂家庭全覆蓋的高品質教育資源供給體系,面向全省中小學生提供普惠性、個性化、智慧化公益性公共服務,致力破解我省教育資源供給“不均衡不充分”難題,滿足孩子和家長對高水準教育的需求和期盼,成為重構新時代良好教育生態、做強做大公辦教育的有效載體。
“在家裏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名師空中課堂’的平臺入口了。直接按遙控器確認鍵進入即可觀看。同時,下面還有家長課堂,針對孩子學習和成長中常見的問題,為家長提供專業指導。我們家長對電視端的‘名師空中課堂’很放心,電視大屏可以提供超清輸出,而且也不用擔心一些亂七八糟的內容對孩子産生影響。我們期待‘名師空中課堂’越辦越好。”一位學生家長高興地説。
“我省積極推進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途徑,向全省中小學生提供名師在線答疑、名師互動課堂、名師點播課堂、家長課堂等教育服務,讓全省中小學生平等便捷地享受免費優質的在線教育資源。”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説。
校園內外聯動,學生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對孩子們多一分關心,就能讓家長們多一分安心。對於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服務的期盼,江蘇省正在方方面面不斷探索“江蘇樣本”。
良好的教育生態,需要校內校外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校內管理。去年底,江蘇啟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專項治理,再次明確不得以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或以各類競賽證書、考級證明等作為入學依據。3個多月來,江蘇已組織督查各類違規辦學行為4913次,發現問題200多個,約談校長、老師194人次,查處學校70所,通報批評31次,違規辦學行為得到初步遏制。
2018年11月,在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和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們以集體簽署承諾書並宣誓的形式,拒絕有償補課,弘揚師德師風,並邀請家長和社會共同監督。“江蘇組織全省82.19萬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統一簽署《拒絕有償補課公開承諾書》,所有承諾書均在學校醒目位置進行公示,並上傳至專門研製的師德師風監管平臺,確保監督不走過場。”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
孩子在校既要“學得好”,也要“吃得好”。午餐時間,新華日報記者來到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南校區的學生食堂。在這裡就餐的學生大概有1000多人,在老師的照料下,就餐井然有序,學生吃得很香,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光碟”。校長沈桂榮介紹,95%的學生都喜歡在校就餐,連家住附近的學生也不願回家吃午飯。記者隨機採訪幾個學生,他們都對食堂伙食讚不絕口。沈桂榮説,通過大數據收集,他們解決了食堂採購事後平衡造假、變通報支及挪用、食材溯源困難等問題,讓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以同等價錢買到更多數量、更高品質的菜品,現在餐後還多了牛奶和水果。
目前,江蘇省首批“陽光食堂”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試點已在南京市建鄴區、張家港市、東臺市、泰州市姜堰區和高港區啟動,已有276所學校進駐省級統一平臺,管好錢、供好餐,斬斷伸向孩子餐盤的“黑手”,讓孩子們的餐桌更透明、吃得更安心。(新華日報 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