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9-04-03 16:14:56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4月2日,由江蘇省文化記者協會組織的黃泗浦遺址考古採訪行來到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采風。

(供稿 文體圖文 CHINANEWS帶圖列表 三吳大地蘇州 移動版)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黃泗浦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攝影 蔣文超

  黃泗浦遺址位於張家港市楊舍鎮慶安村與塘橋鎮灘裏村交界處,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通過考古發掘,我們在遺址的河道內發現大量的磚瓦瓷片堆積和棧橋遺跡,這些證明了黃泗浦遺址曾為繁華的港口。”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周潤墾介紹道。據相關史料證明,黃泗浦遺址就是鑒真東渡第六次的起航點。

(供稿 文體圖文 CHINANEWS帶圖列表 三吳大地蘇州 移動版)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唐宋時期的寺廟遺址 攝影 蔣文超

  在黃泗浦遺址,考古人員發現了唐宋時期的寺廟遺址。在宋代河道河底,考古人員共發現6根長橫木、2根短木、2個無橫木的基槽以及若干個木樁。南方科技大學博士劉妍對古橋進行復原後得出了結論:這是國內非常罕見的宋代棧架式木橋。“經測定,這些木樁是西元1210年~1281年的,當時木橋的寬度在50米左右,橫跨在黃泗浦河上。通過它,就可知道,700多年前,江蘇人的造橋技術有多高了。”周潤墾説。

(供稿 文體圖文 CHINANEWS帶圖列表 三吳大地蘇州 移動版)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宋代棧架式木橋遺跡 攝影 蔣文超

  據了解,在挖掘之前,這個地域上分佈著民居、廠房、公路等,河道裏的水仍被用來灌溉農田與種植樹木,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選擇發掘點,是考古人員碰到的一個難題。在對宋代河道和唐代河道的揭示過程中,考古人員與河道內的淤泥打交道成了工作常態。考古人員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不斷挖掘到生土層,才證明古黃泗浦河是一條人工河道,而後一座宋代橋梁也現身。

(供稿 文體圖文 CHINANEWS帶圖列表 三吳大地蘇州 移動版)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黃泗浦遺址出土的瓷器 攝影 蔣文超

  目前,黃泗浦遺址已出土修復的文物達6000多件(套),出土文物從隋唐時期一直跨越到明清時期。産于唐代的長沙窯、越窯、宜興窯以及來自宋代的耀州窯、繁昌窯、景德鎮窯、建窯等20多個窯口的瓷器出土,現場還出土了宋代石天王雕像、蓮花紋的瓦當和鋪地磚等與佛教相關的文物,在唐代河道底部,考古人員還挖掘出成堆的銅錢。這些文物見證了黃泗浦遺址曾是重要的貿易集散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為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和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提供新的重要實物資料。

(供稿 文體圖文 CHINANEWS帶圖列表 三吳大地蘇州 移動版)蘇州張家港黃泗浦遺址取得新發現

黃泗浦遺址出土的錢幣 攝影 蔣文超

  “唐朝人如何吃茶?一般都是把茶餅放在茶碾中碾成粉末,再用細篩篩細存于盒內。”在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看來,在遺址東區河道裏挖掘出的茶碾,是唐朝人美好生活的標誌,也提供了鑒真東渡帶去茶文化的證據。而從唐代水井中挖掘出來的海獸葡萄紋銅鏡,也為唐宋考古提供重要的考古學資料。

  據悉,張家港已就遺址保護制訂規劃,未來這裡將建成一個遺址考古公園,對外展示。(文 陳小雨 編輯 顧紅艷)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