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給江豚讓路 彰顯保護長江決心
南京日報  2019-04-08 14:37:05

  原標題:給江豚讓路,彰顯保護長江決心

  為給江豚讓路,2019年年初,南京錦文路過江通道修改了設計方案,取消江中橋塔,把線路避開保護核心區,目前正在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 

  南京市的做法,令南京日報筆者想起2018年《人民日報》報道的一件事:巴西一家企業在清理施工現場的樹木時,發現了一個鳥巢,企業聘請的環境工程師立刻下令封鎖現場,直到巢中的卵全部孵化成小鳥飛走後才重新開工,項目為此停工達33天。這種鳥只是當地常見的一種禽類。 

  或許有人要説,至於嗎?那麼來看一組數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佈的《生命行星報告2018》顯示,全球脊椎動物數量40多年來平均減少60%,世界權威期刊《生物保護》最近也發表了一份關於全球昆蟲數量下降的綜述。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世界上超過75%的農作物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授粉來提高産量和品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保護人類和世界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可能。在複雜的生物鏈和生態環境中,微小如昆蟲、平凡如水鳥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受保護的意義,何況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江豚? 

  從常見到極度瀕危,再到棲息地持續改善,江豚的命運既是長江生態的航標燈,也反映了人們認識自然的變化過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説“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習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此必須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這在動物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不少經驗和教訓。湖南張家界為改善娃娃魚的生存環境,近年大規模拆除水電站和大壩,截至3月,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34個水電站已停止發電,10座大壩被拆除。此次錦文路過江通道為給江豚讓路而修改設計方案,難度不可謂不大,成本不可謂不高,但若是因規劃失誤而妨礙了江豚種群的恢復,以後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再行補救。 

  慎重規劃,正與南京市領導對城建城管工作提出的“更前瞻”要求相符。南京已經邁入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不能不更加重視長江生態。這些年來,南京市拆除搬遷生産性碼頭、投放魚苗,在保護長江、保護江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18年出臺《長江岸線保護辦法》《南京市濱江生態環境保護要點》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為生態環境畫紅線、設防線。2019年3月以來,不少市民在市區水域觀測到了久違的江豚。 

  但也必須看到,長江僅有江豚1千多頭,極度瀕危狀況尚未改變。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橫跨中國東中西部,串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保護長江、保護江豚需要長江流域各省市共同努力。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上中下游共進退,都以實際行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長江之大,既承載住江水流經的城市、地區和共飲一江水的你我他,也容得下生於斯長于斯的江豚,以及其他生物族群。(南京日報 作者 吳雲青)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