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興化市委宣傳部提供
早在5000多年以前,江蘇興化就有了先民活動的足跡,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狩獵、捕魚、耕作等傳統的農業勞動中,呼喊吟唱,逐步形成了最早的興化民歌雛形。
從古至今,興化民歌的旋律就像基因一樣,長在泡過汗水的稻麥粒裏,融化在千垛萬垛的油菜花香中,流淌在九曲三彎的艷艷碧波上,遺傳于質樸躍動的汩汩血脈裏。無論是豐收的年景,還是欠收的荒年,先民們都沒有忘記把祖上教給的民歌號子傳給他們的下一代。
興化民歌記錄著水鄉人民的生活勞動、節慶習俗,描繪著百里水鄉的大好風光,傳唱著古城興化的發展史。據《興化縣誌·胡志》記載,春秋時興化屬吳地,泰伯“以歌為教”,吳語民歌很快發展起來,興化先民把自己的夷語土歌與吳歌融合、互補,形成了以歌咏形式為主的地方民歌、號子,在百里水鄉流傳達300多首。
興化民歌多為廣大農民在田間從事栽秧、車水、薅草等農事活動時發出的鏗鏘有力、抒情優美的號子、小調,曲調激昂嘹亮,屬“原生態民歌”,是土生土長的鄉風民謠,凝結了眾人的智慧,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心聲。原生態興化民歌無論是唱詞還是曲調,都朗朗上口、易於學唱。
自古興化民歌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清雍正三年,“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用“耍孩兒”曲牌作了名揚天下的《道情十首》,即《板橋道情》。道情也是一種民間小調,當初被稱為淮揚小調。而興化民歌最負盛名的“茅山號子”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唱進了中南海,2010年又登上了央視舞臺,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2019年又入選文化和旅遊部調整後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016年,興化民歌被列入第四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隔離隔三垛》《栽秧要趁好時光》等5首代表作被寫入中國音樂史,先後被列入南京師範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江蘇中小學音樂教材。如今,興化民歌已從田頭走進了舞臺、學校,成為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及省、市大舞臺,參加“國家民歌大賽”、央視“歡樂一家親”等多臺節目,聞名遐邇。(人民網 作者 孫榮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