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自貿區南京片區發展全面提速

2020-03-06 10:49:39    來源:南京日報     責編:程茜    

  原標題:今年將新增企業萬家、高企總數突破千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以上 自貿區南京片區發展全面提速

(焦點圖)自貿區南京片區發展全面提速

江北新區的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復工井然有序。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鄧建鷹 攝

(焦點圖)自貿區南京片區發展全面提速

江北新區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建鷹 攝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重要指示要求,2019年8月30日,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正式揭牌,由此拉開了建設序幕。2020年,南京片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揭牌半年來南京片區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統籌做好南京片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2020年有哪些重點工作?如何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建設發展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3月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指出,建設自貿區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們必須擔負好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南京必須緊抓不放的重大發展機遇。全市上下要共同按下自貿區南京片區建設的“快進鍵”,為全市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揭牌半年,南京片區建設碩果纍纍

  自2019年8月揭牌以來,自貿區南京片區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務實成效。

  制度創新持續深化。國家批復的江蘇自貿區實施方案,涉及南京片區的121項改革創新任務,目前已經實施101項。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將南京市能夠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全部下放給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的工作要求,目前南京片區可行使的六大類權力事項數為847項,賦權比達85%。

  自2019年12月開始實施“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以來,截至2月26日,改革惠及企業數累計1206家,其中直接取消審批的329家、審批改報備的45家、實行告知承諾的457家、優化審批服務的375家。 

  高品質發展富有成效。大力集聚全球頂尖創新資源,建設“兩城一中心”(即“晶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主要發展指標位居同批次各片區前列。 

  在自貿區南京片區“先行先試”,建設EDA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平臺運營績效跟蹤評價機制,分階段對平臺購置EDA工具和相關硬體進行補助。 

  圍繞基因技術和細胞治療産業,建設人體免疫細胞/幹細胞綜合細胞庫、細胞品質檢測中心、細胞製備中心、細胞臨床技術網絡服務中心、企業孵化中心等“一庫四中心”。 

  推動金融機構在片區集聚,自貿區掛牌以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郵儲、南京銀行等6家銀行設立了自貿區業務中心或支行。截至目前,江北新區共有包含地方金融組織在內的金融機構776家,2019年新增169家。 

  區域聯動紮實推進。推動成立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與上海臨港新片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國內首個與上海臨港新片區達成戰略合作的自貿片區,同時,探索在市內其他板塊建立聯動創新區。 

  政策體系初步建立。2019年12月18日,南京片區發展的“1+9”措施出臺,通過新聞發佈會等進行宣傳解讀,逐一推動落地落實,強化了要素支撐保障。

  推進機制逐步完善。調整領導小組,高品質編制南京片區實施方案。尤其是在最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南京片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推進防控措施落實,及時出臺穩企政策,加快企業復工復産;同時發揮産業優勢,積極支持企業化危為機,快速推出病毒檢測試劑等産品以及樣本檢測等服務,為防疫大局貢獻了力量。 

  防疫復工兩手抓凸顯“硬核”擔當

  自貿區南京片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抓防控是硬任務,抓發展是硬道理”的總要求,超前謀劃、週密部署、高效服務,在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截至目前,新區8175家企業復工率超91.4%,432家規上企業全部復工,40余個重大建設項目實質性復工。其中,南京片區企業復工復産率達95%以上,透過數字,先行先試的“自貿區”擔當得以展現。 

  營商環境再優化。通過開展線上招商,春節後自貿區南京片區線上簽約重大項目10個,總投資168億元。針對片區內企業,一方面,設立登記全程網上辦,進行企業設立全程電子化登記,審批結果快遞送達,電子化登記率達50%以上;另一方面落實窗口事項當場辦結,立等可取。2月3日以來,累計辦理各類市場主體審批業務550余件。 

  復工復産再提速。在國家級新區中率先發佈應對疫情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惠企16條”,推動企業復工復産。在全市率先將復工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上線智慧防疫管理系統,對企業復工複業實現全流程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赴安徽省來安縣協調解決員工跨省通勤。 

  創新支持再精準。結合“基因之城”建設,對疫情防控産品研發優先推薦申報政府科技項目,並按項目研發費用發生總額10%給予資助。對疫情防控應急指揮、檢測分析等配套保障系統和裝備,一次性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獎勵。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産品研發與物資生産工作,世和基因與金域醫學獲批指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

  爭取更多“南京經驗”在全省全國複製推廣

  2020年,南京片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聚焦創新、産業、開放“三個高地”建設,全年新增企業1萬家、高企總數突破1000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00人以上,爭取更多“南京經驗”在全省全國複製推廣,將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緊扣創新特色,更大力度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聚焦“創新策源地”建設,增強創新策源功能,推動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總院、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等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國家積體電路設計服務中心、劍橋大學南京科創中心等標誌性平臺建設,以重大平臺聚合全球創新資源。    

  ●聚焦千億産業,更大力度推動産業集成創新。 

  聚焦“晶片之城”,對標上海臨港,進一步優化積體電路産業鏈集成創新舉措,著力破解産業鏈發展堵點,推動更多産業鏈項目在江北集聚。 

  聚焦“基因之城”,加快推進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示範基地、健康大數據中心等重點平臺建設,著力引進國際精準醫療中心、國際化名醫中心、國際眼科醫院等高端醫療項目,探索創新藥物臨床醫學應用與海外醫師執業試點改革創新舉措,打造長三角區域醫療中心。 

  聚焦“新金融中心”,以揚子江新金融中心建設為契機,促進片區金融機構層級提升,推動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等一批金融改革試點項目在片區落地。

  ●加快開放發展,更大力度提升國際化水準。 

  加快完善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以開放創新促科技創新、産業創新。提升人才國際化水準、産業國際化水準、貿易便利化水準。積極配合市口岸部門加快推進南京片區綜保區的選址與申報工作,擴大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規模,探索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試點。    

  ●優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打造改革高地。 

  圍繞市場主體需求,更大力度在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人才上優化制度供給,努力打造接軌國際的一流營商環境。    

  ●瞄準主攻方向,五大方面要“走在前列”   

  在“兩城一中心”建設上創出特色走在前列。全面加強産業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有所為有所不為,聚力推動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金融等主導産業不斷邁向高端、實現引領發展。 

  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上創出特色走在前列。統籌發揮企業和事業兩方面屬性優勢,協調用好市場和政府兩方面推動作用,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培育效益。 

  在知識産權保護運用和行業標準制定上創出特色走在前列。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加快建設符合國際規則的知識産權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人才中心。 

  在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上創出特色走在前列。充分用好江北新區法治園區的高端法治資源,打造國際一流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最大限度激發動力活力。 

  在市域聯動發展上創出特色走在前列。讓各板塊的資源項目進得去,讓自貿區的政策效應出得來,探索利益分享新模式,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共建共享、融合互促的發展格局。(南報融媒體 記者 朱曉露 夏思宇 李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_副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