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南京高淳的鄉間田野,處處都是豐收景象。然而在古柏街道唐翔村,這裡收穫的既不是麥油,也不是瓜果,而是一株株水草。
看似不起眼的水草,為什麼能成為這裡“致富的密碼”,成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打包矮苦草現場
在唐翔村水草種植基地,綠蔭環抱中,一片片池塘倒映著天光雲影。清澈見底的湖水裏,成片的水草猶如“水下森林”,搖曳生姿,不時有蝌蚪穿梭其間。水面上,工人們劃著泡沫船,採水草、裝箱、打包,忙得不亦樂乎。
這種水草,名叫矮苦草,它有一個功能便是治理水環境,主要是用於大湖裏,改善湖水的生態環境。
水草種植基地工人楊壽根每天早上7點就來湖面,短短兩個半小時,他就收了80多箱水草。據他説,順利的話一天能收180箱。“平時在外地打工,每到這個季節,就來村裏幫忙收水草。靠家裏近一點,每天能掙200多元。”楊壽根説。
唐翔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史育培説,水草種植基地屬於村集體資産,面積約100畝,共種植了四季矮苦草和馬萊草兩種水草。2023年7月剛種植,2024年5月就開始採摘,下半年還能再收一茬。當前正處於水草銷售旺季,每天都有成千上萬斤水草從基地銷往全國各地,內蒙古和新疆都有。
矮苦草展示
“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們就賣了7萬多斤草,銷售額7萬多元。”史育培説。
史育培算了一筆“經濟賬”,他説:“水草價格雖然相對不高,每斤在1元左右,但成本低、種植簡單,平時也不需要費心打理,而且通過國華水草合作社銷售,沒有後顧之憂。每到豐收季,還能提供十多個就業崗位,可謂一舉多得,預計5月份銷售水草能達到50萬斤,實現銷售利潤20萬元左右。”
唐翔村村委委員馬小雷介紹,接下來,村裏還計劃延伸産業鏈,實行蝦草套養,增加畝均收益,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小水草”,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文/圖 魏淳 吳迪 葛文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