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陳超然
在巴黎奧運會激蕩著世界體育熱情的七月,南京這座千年古城,以一場名為《南京,中國第一個舉辦馬拉松的城市》的專題展覽,向世人訴説著“她”與馬拉松運動的百年情緣,以及“她”對體育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1910年,中國馬拉松的曙光初現;
1957年,新中國馬拉松嶄新啟程;
1988年,南京姑娘趙友鳳奧運馬拉松奪冠;
……
7月26日,由《金陵瞭望》雜誌社、國際在線江蘇頻道、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宣傳部、秦淮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的《南京,中國第一座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專題展在秦淮區文化館揭幕。展覽以豐富的歷史文獻和珍貴照片,將南京馬拉松的百年曆程娓娓道來,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和南京這座城市深厚的體育文化底蘊。
展覽海報 供圖 秦淮區文化館
馬拉松之“緣”,始於金陵
1910年11月,南京南洋勸業會上的一聲槍響,標誌著中國馬拉松運動的誕生。當時雖稱之為“長距離競走”,實則播下了馬拉松的種子。
展覽現場,一張泛黃的報紙引人注目,《時報》1910年11月25日第五版的新聞報道《歡迎長距離會之盛況》,記錄了南京社會各界對參賽選手的熱情歡迎,以及張謇、馬相伯等社會名流在歡迎會上的體育演説。而朝陽門(今中山門)和勸業會紀念塔的歷史照片,則將觀眾的思緒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仿佛能聽到選手們奔跑的腳步聲,感受到南京人民對體育的熱情。
1957年11月24日,新中國第一次馬拉松比賽在南京圓滿舉行,42.195公里的賽道上,夏啟宇、周德貴、王作友、丁義美等運動員用汗水澆灌著中國馬拉松的種子。老照片裏的夏啟宇、周德貴兩位老選手笑得很燦爛,他們在比賽中矯健的身姿也印證著當年的拼搏與激情。而王作友老人的照片,則彌補了歷史的遺憾,讓觀眾得以一睹這位徐州勞動模範的風采。新中國首馬前四名選手照片,至此首次得以集齊。
1988年漢城奧運會,迎來了中國馬拉松的高光時刻,南京姑娘趙友鳳站在了世界馬拉松的舞臺上。她以2小時27分06秒的成績獲得女子馬拉松比賽第五名,並創造了亞洲最好成績。
展覽中,趙友鳳比賽時的英姿重現,她獲得“全國田徑10名最佳運動員”的榮譽證書仍在熠熠閃光。而她那句“我的對手就是我的雙腳”的話語,更是展現了南京姑娘不畏艱難、為國爭光的體育精神。
展廳現場
南京起跑,馬拉松精神薪火相傳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軸,回顧了南京與中國馬拉松運動的不解之緣。1910年“發軔”、1957年“啟航”、1988年“傳承”三個部分,濃縮了三個不同時代的馬拉松故事。
從1910年的曙光初現,到1957年的啟航,再到1988年的奧運奪冠,南京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歷程,不僅見證了中國體育事業的進步,更體現了南京人民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此次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馬拉松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陳金晶在展覽現場介紹展品中
秦淮區文化館副館長陳金晶對該館歷次舉辦的展覽如數家珍:“秦淮區人文歷史悠久,也是傳統文化的承載地之一。每年我們文化館舉辦各類型的文化活動數百場。包括《南極·南美·極美》攝影作品展、《魯北民間剪紙作品巡展》、《梨園情·秦淮韻-中華戲曲藝術傳播體驗展》、《中德運河藝術節——童眼溪山各異少兒美術書法展》等。”同時,她認為此次馬拉松主題文獻展的舉辦,也是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的重要展示,“此次展覽適逢巴黎奧運會舉辦,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能來觀展,學習和感受馬拉松精神。”
來自南航金城學院、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參與了此次展覽的布展和講解。“通過參與這次展覽,我深刻地感受到南京馬拉松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學習前輩們熱愛體育、頑強拼搏的精神,為建設體育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南航金城學院志願者王淳正激動地説道。
2024巴黎奧運會舉辦之際,這次展覽綜合展示馬拉松在中國的最初發展歷程,將會帶動更多人走近南京體育文化裏濃墨重彩的一頁,鼓勵人們以弘揚體育文化的方式助力奧運會,展現南京人文魅力,感受秦淮深厚文化底蘊。
市民觀展中
從歷史走向未來,南京馬拉松“領跑”世界
“熱愛馬拉松的人,請你來南京尋根……”正如歌曲《“中國馬拉松發祥地”之歌》所唱,如今的南京馬拉松已經成為一項國際知名賽事,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馬拉松愛好者參與。
現代南京馬拉松在傳承歷史的同時,也不斷創新和發展。賽事規模不斷擴大,參賽人數逐年增加,賽事組織日益完善,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馬拉松愛好者參與。南京馬拉松以其獨特的賽道風景、豐富的賽事活動、週到的賽事服務,成為一項國際知名賽事。
南京馬拉松不僅推動了馬拉松運動的發展,還帶動了南京體育産業的發展。賽事的舉辦,促進了體育旅遊、體育用品等相關産業的發展,為南京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此外,南京馬拉松還積極推廣體育文化,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為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作出了貢獻。
南京馬拉松,這座城市的體育名片,將繼續領跑世界,書寫新的歷史篇章。(文/圖 高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