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冰雪經濟:“冷資源”變“熱産業”
2025-02-07 10:04:0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全省已有冰雪運動場地45個,場地面積64.07萬平方米……冰雪經濟,“冷資源”變“熱産業”

  在冰上飛馳,在雪上起舞……冰雪經濟牢牢抓住冰雪資源的奇妙特性和青年群體的運動熱情,讓冰天雪地的“冷資源”變為“熱産業”。2025年春節假期,全省多個冰雪運動場地迎來客流高峰,冰雪經濟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大活力。

  2月3日下午,南通華航冰雪場,20歲的常熟遊客周雪晴結束半小時的“熱身學習”後,以雪道為背景舉起手機自拍,她的朋友則在教練帶領下又一次興奮地腳踩雙板站上雪道。“我們是高中同學,之前都沒玩過滑雪,剛好大學放寒假了來體驗一下。南通比較近,高鐵過來只要半小時,這裡的雪道還蠻適合新手‘小白’的。”周雪晴説。

  近幾年,冰雪運動、冰雪旅遊在江蘇不斷升溫,室內滑雪場的人氣也持續攀升。2023年12月,佔地5000平方米的華航冰雪場開門營業,生意一直火爆。“2025年春節假期,幾乎每天都有上千遊客。”華航冰雪場負責人周鋒一直從事體育運動培訓工作,與兩位合夥人一同開辦這家室內冰雪場。他介紹,受益於北京冬奧會的傳播效應,冰雪運動在運動大類裏越來越受歡迎。“遊客從三四歲到50多歲,多數來自長三角地區,高峰期正是在春節前後。”

  走進滑雪區,裝備齊全的幾十名滑雪“小將”從兩條雪道頂端吶喊著衝下。教練林佳飛原本在新疆教滑雪,華航滑雪場營業時來到南通。“近幾年南方冰雪運動推廣力度很大,潛力很足,我來到這裡主要負責教一些雪上滑行技巧和姿態,包括平衡控制、安全摔倒等。”他説,南方室內滑雪場溫度可控、坡度平緩,對初學者很友好,加上專業指導,很容易激發大家對滑雪運動的興趣。“一年多來,我教授的學員就有兩三百人,以青少年為主。”

  曾經,由於價格高昂,冰雪運動被稱為“貴族運動”,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周鋒表示,近幾年,隨著冰雪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滑雪運動性價比不斷提高,慢慢成為大眾休閒運動的熱門項目。當前,華航滑雪場2.5小時滑雪門票僅需129元,還提供雪具、雪服;針對技能訓練的學員,10小時的課程包教包會,費用不到3000元。

  北京冬奧會“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願景逐漸成為現實。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冰雪運動場地45個,場地面積64.07萬平方米。徐州大景山滑雪場是江蘇規模較大的室外滑雪場之一,擁有1條高級道、2條中級道和1條初級道。太倉阿爾卑斯雪世界開業僅一年,就成為長三角地區冰雪運動新地標,截至目前,接待遊客30余萬人,日接待遊客約500人次,遊客人均消費約700元。

  很多冰雪愛好者選擇在室內滑雪場辦年卡、請教練、購買滑雪産品;部分滑雪度假區的民宿,也新增滑雪設備租賃服務。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以冰雪運動高品質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7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江蘇省冰雪運動協會通過“陸地+真冰雪”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群體中普及與推廣冰雪運動,同時組織裁判員、教練員、社會指導員、營養師、康復師等各類資質培訓,為冰雪産業發展提供充足人才。

  冰雪經濟的發展,還推動裝備製造融合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南京、無錫等地多家企業開始滑雪機器的規模化研發生産。南京市冰雪運動協會會長、南京久鼎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區域總監郭冬梅介紹,自2003年成立時,公司就以“低溫冷凍”為核心業務,曾相繼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幾十塊人造真冰滑冰場。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國內冰雪産業發展的大門徹底打開,也為公司帶來大量業務,使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的冰雪場館環境系統設計製造及服務企業。

  近幾年,人造滑雪場成為投資熱點。“2024年浙江德清銀泰城建成的室內雪場,正是使用了久鼎最新的環境系統,只用了3個月便順利開業運營。”郭冬梅説,冰雪運動受眾群體呈大幅度上升態勢,這非常振奮人心。但冰雪運動對場地條件和消費能力要求比較高,想要獲得更廣更深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倡導與支持。“作為企業本身,我們從未停止過相關設備的技術研發,旨在幫助投資者和運營端實現更恰當的投資營收比,以期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環節盡最大努力推動産業良性發展。”(新華日報 記者 顏穎 許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