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統籌及拍攝:顧紅艷 陳超然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記者 楊心怡):一陣風過,清脆的叮噹聲便順著風勢漫開。
這風鈴之聲,是航海時代絲路商隊往來的迴響、是安徒生筆下流淌的童話夢境,如今又在絲路創客的設計中甦醒——在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主辦的“永不消失的遺産”2025全球創客大賽中,來自阿塞拜疆的青年創客Asaf與其 “絲路余聲”小組成員帶來的“Garden of the Living Bells”裝置雛形,正以動態演示重現這份聲韻。
裝置的靈感源頭,是大報恩塔琉璃檐角那152串垂落的銅鐘,而演示中回蕩的風鈴聲,恰似歷史與當下的隔空對話。
為貼合大賽“一城·一塔·一河”主題,讓初具雛形的裝置精準落地文化意涵,8月2日-3日,Asaf和組員尹韶陽、楊兆、Zaid Khan跟隨大賽主辦方踏上實地調研之旅,先後走進大報恩寺遺址、明城墻與秦淮河沿線。調研途中,Asaf以一名絲路創客的視角,記錄下他眼中的南京。
建築肌理,讓設計的語言穿透時空
明朝時期,鄭和在西洋之行中帶回了琉璃燒制的主要用料。大報恩寺琉璃塔通體由琉璃燒制而成,塔上懸挂著152個風鈴,鈴聲日夜作響,五彩斑斕的琉璃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技術往來的生動寫照。
1856年,大報恩寺與琉璃塔不幸毀於戰火,僅留下塔基與少量琉璃構件。基於2008年的考古成果,2015年,大報恩寺以博物館的形式在原址重生。
站在大報恩寺遺址前,Asaf仰頭凝視復建的大報恩塔。陽光掠過塔身,他不停放大手機中拍攝的原塔設計圖,對比觀摩。
“這座新塔並不試圖成為一個完美的複製品。它尊重原建築的記憶,但用的是現代建築語言來表達。材料是現代的,但其垂直美學與象徵內涵精神依然存在。”Asaf注意到,新塔並未追求對原塔的完美復刻,現代鋼結構支撐起傳統形制,當代藝術玻璃工藝與建築幕墻技術融合,延續著明代“五色琉璃”的審美,卻以更輕盈的工藝適配當代建築邏輯。
在他看來,這座塔早已超越建築本身:“在建築學意義上,我不僅僅將其視為一座塔,更將其看作一個文化媒介,一個邀請參觀者參與時代對話的結構。它在古老的建築智慧與現代的建築邏輯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這種“保留文化內核,以現代語言重生”的理念,讓研讀建築專業的Asaf深受觸動:“不僅是這次大賽的設計,未來我所有的創作,都會帶著這份思考:如何讓歷史的基因,在當代設計中自然生長。”
文化共鳴,在遺産中看見文明的共通
在兩天的參訪中,Asaf用“珍視”二字為這座城市的文化遺産保護寫下注腳。
“當你漫步街頭,你不僅能看到建築本身、看到歷史,更能看到人們願意付出多少努力去守護他們的歷史。”他説,南京最讓他動容的,是這座城市在深厚底蘊中始終保持的本真,“它沒有因歷史厚重而停滯向前,反而讓傳統文化像秦淮河水一般,自然流淌進當代生活。”
這種感覺與他的故鄉阿塞拜疆如此相似——那裏的人們同樣在精心呵護著希爾萬沙宮殿的磚石、庫拉河畔的古村落,讓歷史在當代依然鮮活。
聚焦大賽“永不消失的遺産”主題,Asaf在調研中不斷叩問——文化該如何被保護、傳承,又該如何被傳播?
琉璃塔拱門的浮雕、城磚的刻字、秦淮河畔的建築群給了他答案:“正如那些刻著建造者名字的城磚,磚石會老去,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與敬畏永遠鮮活。從建築設計角度來講,那些對細節的極致專注,就是對文化本真的敬畏。”
“我們的藝術創作、文化傳承,太需要重拾這種對細節的專注,讓每個設計都紮根于在地文化的土壤。”Asaf的語氣裏帶著篤定。
這份對文化傳承的思考與敬畏,恰如“絲路余聲”小組的聚合——兩名中國西安青年尹韶陽、楊兆,一名印度夥伴Zaid Khan,再加上Asaf這個阿塞拜疆人,在大賽搭建的跨國界、跨文化、跨主體的共通的意義空間裏,因“絲路”二字跨越國界相聚、因“文化遺産”課題深度連結。
在Asaf看來,文化遺産的價值從不是獨屬,而是共享。就像大報恩塔的銅鈴聲曾飄進安徒生的童話,如今,他也希望與小組成員們共同設計的“Garden of the Living Bells”能帶著這份共享的記憶,讓文明的迴響穿透時空,抵達更多年輕人的耳畔。
當然,全球創客大賽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這場跨越山海的相遇,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實踐——讓全球創客在共同參與、共創、共享中,完成一場充滿溫度的文化互鑒,讓遺産的生命力在交融中愈發蓬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