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文化遺産數字化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成果引全球關注
2025-09-19 17:41: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大報恩寺遺址的數字保護充滿創意與活力,不僅讓人們重新了解這段歷史,也讓青年與遺産更親近。”近日,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白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的雅瑪可·克裏斯蒂娜在參觀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展區後這樣評價。

  作為“古建遺址類”展區的重點案例,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保護項目成為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精品項目展的焦點。9月16日至9月17日,來自全球政府部門、文博機構、科技企業與青年創客齊聚古城,共同探討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的新路徑。

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文化遺産數字化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成果引全球關注_fororder_圖片 1

大會現場 供圖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大報恩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是中國古代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皇家寺廟之一。其核心建築大報恩寺琉璃塔以通體琉璃磚砌成,144盞佛燈晝夜長明,塔檐懸挂152隻風鈴。17世紀,隨著傳教士和商人的記述,這座塔被介紹到歐洲,被稱作“南京瓷塔”,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

  然而,塔毀於戰火,百年來只余斷磚殘垣。近年來,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依託系統考古和數字科技,完成了4300萬微米級精度的數字復原,並通過以VR、數字孿生、AI技術為基礎的智慧文旅創新平臺,2024年入選國家三部委聯合公佈的首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

  館方還構建了覆蓋考古成果、文獻記載與跨國傳播的知識圖譜,讓公眾能夠一鍵追溯琉璃塔的興衰流變。置身虛擬現實(VR)場景,觀眾可以“雲端登塔”,俯瞰明代十里秦淮,聆聽六百年前的暮鼓晨鐘,在拼合史籍、地圖與傳教士書信中的圖景中,重新觸摸那段失落的輝煌。

  展覽現場還展出了“永不消失的遺産”全球創客大賽的優秀作品,為文化遺産數字化注入青春創意與國際視野。該賽事自2024年起由南京發起,已吸引來自19個國家超過1000名青年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評價道:“這場賽事為國際協作樹立了新標準,也為其他博物館提供了可效倣的標杆。”

  2025年的大賽以“一城·一塔·一河”為主題,串聯起明城墻、大報恩塔與秦淮河三大城市文化地標。青年創客們從城磚、塔鈴、秦淮夜色中汲取靈感,打造“願河”“流光疊影”“回聲之冠”等一系列互動裝置,讓文化遺産不再是靜態的展示,而是“可互動、可參與、可感知”的當代體驗。

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文化遺産數字化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成果引全球關注_fororder_圖片 2

嘉賓參觀體驗 供圖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其中,冠軍作品《生鈴之園》成為全場焦點。作品融合實體裝置與增強現實(AR)技術,72根蘆葦造型碳纖維桿隨風搖曳,仿佛琉璃塔的鈴索與梁架結構,風吹即響、光影流轉。觀眾掃碼進入AR體驗,可見“時空船隊”穿梭古今,承載文人墨客的詩篇與歷史故事。作品由跨國團隊“絲路余聲”協作完成,兼具實體與虛擬的雙重敘事。現場觀展的意大利考古學家西蒙·帕斯托爾表示:“南京的這一作品傳遞了古代的文化,又有當代表達,很有詩意。”

  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是展示平臺,更是思想碰撞的交匯點。與會嘉賓普遍關注:如何在保護文化遺産真實性的同時,讓其在當代社會擁有新的表達方式和價值?南京大報恩寺遺址的探索因此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産數字化的比較視野。

2025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文化遺産數字化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數字成果引全球關注_fororder_圖片 3

嘉賓觀展 供圖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永不消失的遺産’這一理念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迦納也非常希望參與此類項目,並展開闔作。”迦納博物館與遺跡委員會執行董事克韋西·埃塞爾-布蘭克森稱讚道。

  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跨界網絡的長期合作,吸引全球夥伴參與遺産共創,讓數字遺産保護成為可持續的文化工程,既守護歷史記憶,又面向未來創新。數百年前,琉璃塔的燈火曾照亮城市夜空;今天,數字與創意讓它在全球舞臺上再次閃耀,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世界的文化之光。(文 王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