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陳超然
9月26日上午,“蟹起陽澄 味譽全球”2025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開捕推介活動在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舉行。本次活動由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主辦,蘇州工業園區、常熟市、相城區和昆山市巴城鎮蟹業協會四地協辦,蘇州陽澄湖半島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支持舉辦。
開捕儀式現場 供圖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
一場科技感十足的機器人舞蹈點亮舞臺,開捕儀式正式拉開帷幕。現場氣氛熱烈,多項行業重要發佈環節依次精彩呈現:全新陽澄湖大閘蟹專用包裝與專賣店統一店招亮相,《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品質等級》標準推出,《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品質特徵藍皮書》進行發佈,這一系列舉措標誌著陽澄湖大閘蟹品牌建設步入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的新階段。
活動現場,2025年新版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標識(蟹扣、防偽標貼)成為關注焦點。新一代防偽標識在延續“一蟹一扣”的機制上,2025年還增加了“一箱一貼”的雙重防偽。湖區圍網養殖為“蟹殼紅”,高標準養殖為“蟹殼青”,標簽正面為鐳射材料,反面二維碼根據邏輯變色顯示。打開微信掃描防偽標識二維碼,可查看防偽信息,系統自動核驗標識一致性後,進入防偽溯源詳情信息頁面。從而構建起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可靠的真品保障,進一步築牢“陽澄湖大閘蟹”金字招牌的信任基石。
舞臺表演 供圖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防偽蟹扣和防偽標貼由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統一發放和管理。這意味著,每一隻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都將擁有統一製作的唯一“數字身份證”,實現從養殖水域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2025年,共有5577家養殖戶和1022家銷售公司加入市協會會員,其授權信息均在官網公示,可以實時查詢,基本實現陽澄湖大閘蟹農産品地理標誌516.04平方公里保護範圍內的養殖戶和銷售公司全面覆蓋。協會通過在養殖上積極做好“陽澄湖1號”新品種的擴繁保種和宣傳推廣,在防偽溯源體系方面重點推行一企一證、一戶一卡、一箱一碼、一蟹一扣、一店一招等創新舉措,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此外,2025年,協會還首次引入“熔斷機制”,聯合執法部門與電商平臺對網絡銷售實行三方數據共享、聯動監管,依據每家商戶實際養殖水面核定銷量,每畝不超過600隻,售完即下架。
“來蘇州,過好吃的秋天”已成為眾多食客心心唸唸的美好嚮往。據現場文旅推薦官介紹,蘇州巧妙串聯大閘蟹美食與江南文化旅遊體驗,推出多條精品品蟹旅遊線路。園區陽澄湖旅遊公司發佈的“交個螃友”秋日煥新季系列主題活動,以及升級版“大閘蟹養殖服務一件事”服務平臺,將蟹農、蟹市、蟹節與旅遊服務深度融合,為遊客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沉浸式品蟹之旅,進一步激活區域文旅消費新動能。
上午10點,開捕啟動儀式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接著,由一群水鄉蟹嫂帶來的陽澄漁歌保留曲目《賣蟹謠》,以其樸實、感人、親切的風格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在萬眾矚目下,場內嘉賓和場外觀眾通過直播鏡頭,共同見證2025年第一簍陽澄湖大閘蟹出水時刻,金色晨曦中蟹農把蟹籠揚起,一隻只肥美鮮活的大閘蟹爭搶爬行,豐收喜悅感染全場。隨後,無人機編隊將首批大閘蟹精準空運至主舞臺,展現“低空經濟+傳統蟹業”的創新融合。現場還通過直播鏡頭,全景展示專賣店標準化作業流程——從捆紮、包裝到冷鏈運輸,每一個環節都彰顯出陽澄湖大閘蟹産業鏈的精細化與專業化,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作為陽澄湖大閘蟹的重要産區之一,蘇州工業園區這裡水域環境得天獨厚,碧波盪漾、水草豐茂,“青背、白肚、黃毛、金爪、壯體”的大閘蟹肉質鮮嫩、膏黃飽滿,是金秋時節不可錯過的美味佳肴。近年來,園區聚焦品質安全與智慧養殖,推進“技術入湖”,打造“智慧碼頭”,實現養殖過程透明化、規範化管理,並通過“大閘蟹養殖服務一件事”專窗提供全方位服務,推動産業與旅遊、文化、科技多元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第一簍 供圖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
蘇州陽澄湖蟹皇府合作社負責人徐皓介紹,2025年蟹的長勢非常好,年初選用了陽澄湖一號蟹苗品種,蟹的整體規格更大,母蟹的成數相比老的蟹苗品種有所提升。大家都知道九雌十雄,母蟹先成熟先上市,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中秋國慶的節日需求。
陽澄湖大閘蟹不僅是蘇州的美食名片,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經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評估,目前陽澄湖大閘蟹品牌價值已達282.65億元,位居全市農業品牌首位,帶動近十萬人就業,全産業鏈規模約350億元。2025年以來,協會緊緊圍繞陽澄湖大閘蟹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持續推動苗種優化、標準制定、技術培訓、國際拓展、品牌統一和行業監管,全力守護“陽澄湖大閘蟹”這塊金字招牌。
第一簍陽澄湖大閘蟹展示 供圖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
2025年開捕推介活動的舉辦,標誌著新一輪蟹季的正式到來。歡迎海內外賓客來到蘇州,來到工業園區,漫步陽澄湖畔,品蟹賞景,共赴一場舌尖與身心的金秋盛宴。(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