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南通如東縣栟茶鎮志遠美術館內,“同行·志遠”中國如東美術作品邀請展匯聚了87件跨越半個世紀的藝術精品。這場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對話,更是一次對文化根脈、鄉土情懷與時代精神的深度詮釋。
從明清文人雅集到當代農民畫綻放國際舞臺,從鄉村工坊到國家級藝術展館,如東用一支畫筆,勾勒出文化振興的縣域樣本,形成了名家輩出、群眾踴躍、中西交融的“中國美術如東現象”。

志遠美術館
文脈深植:藝術賡續的厚度
如東美術的蓬勃生機,深深根植于江海交匯處與跨越數百年的文脈積澱。
這片古稱“扶海洲”的沃土,自唐代起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扶海大地的發展實踐,成為如東藝術家的題材寶庫。這裡涌現出方冰山、王冬齡、吳元奎、任平、叢志遠等一大批書畫名家,他們秉持“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間讓如東美術煥發時代生機。
如東于1991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成為南通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並連續五次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如東農民畫)”。作為“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的興盛地,如東把具有地域特徵的“扶海文化”融入中國美術坐標體系。“如東展現出江海兒女耕海圖強、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不僅具有極大的藝術觀賞性,也具有濃厚的文化價值。”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冬梅曾評價道。

書畫展覽
守正創新:美育實踐的廣度
如東美術的活力,源於其在傳承中創新、在普及中提升的多維美育實踐。
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是重要基石。近年來,丁傑藝術館、康平藝術館、志遠美術館、湯成沅金石紀念館、如意書院等相繼落成,這些場館每年舉辦各類展覽超30場,讓藝術真正走進百姓生活。與此同時,如東的美術活動規模與影響力與日俱增。其中,“如東縣美術書法作品晉京展”作為首次以縣級創作群體在中國美術館集體亮相,65位藝術家的67件作品吸引超3萬人觀展。
在民間藝術的創新傳承方面,如東農民畫成為突出亮點。它源自清代桃花塢年畫,大膽地將現代化港口、直播賣貨等新農村景象入畫,累計600余件作品亮相國家級展覽。前不久,如東縣實驗小學美術老師高金梅創作的農民畫《其樂融融》,入選人教版美術課本。
這一切成就的背後,離不開持續的政策扶持與模式創新。如東不僅設立“如東縣人民政府文學藝術獎”、如東縣社會事業發展引導資金,還將美術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021年,縣裏更將農民畫發展納入《如東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廣“農民畫創作基地+非遺工坊+鄉村書院”的混合空間模式,為美術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向海圖強:文化賦能的高度
如東美術的終極目標,是以文化軟實力驅動地域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向賦能。
2024年,如東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430.46億元,全國百強縣(市)排名躍升至第29位,資源稟賦優越、發展空間廣闊、增長動能強勁。
在此過程中,如東美術已形成成熟的産業賦能路徑。從豐利鎮陳葛莊村的農民畫工作室年均接收海外訂單500余份,到油坊口村百餘人靠工筆國畫實現年均增收3萬元,藝術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了經濟效益。對外交流則讓如東美術闊步走向世界。得益於叢志遠等藝術家的國際影響力,如東持續舉辦中美青年版畫展等國際交流活動,搭建起東西方藝術對話的堅實平臺。
展望未來,如東將以各類藝術展覽為契機,充分發揮如東文脈廣、文氣足的優勢,深入探索江海文化、移民文化、耕海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圍墾文化等豐富多元的特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大藝術人才培養和文藝精品創作力度,持續推動公共文化空間提檔升級,打造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以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如東樣板”,為弘揚江海文化、放大“中國美術南通現象”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文/圖 袁嘉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