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步世界高精尖舞臺 ——聚焦高品質發展的遼寧路徑(中)

2019-09-05 14:24:57  |  來源:光明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遼寧力量,曾責無旁貸地扛起新中國工業的歷史重任。如今,這力量更加氣勢磅薄,因高端製造、前沿科技、卓越人才而激發萬千氣象。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打造了一批“國之重器”,為維護國家安全、能源安全、産業安全貢獻了力量;攻克了金屬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機器人技術等重大關鍵技術300余項,開發出生物基聚酰胺纖維、500公斤六軸工業機器人等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産品100余個;建設了一批區域創新高地,瀋陽智慧製造、大連軟體、鞍山鐳射、本溪生物醫藥等科技特色産業集群快速崛起。

  眼下,邁步走上世界高精尖舞臺的遼寧,正在以開放的胸懷栽下“梧桐樹”,引來一群“金鳳凰”。

  邁步智慧製造,遼寧有想法

  在一定程度上,製造業是遼寧的立省之本、強省之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關鍵在製造業,重點也在製造業。然而,一個現實無法忽視:雖然體量大,但遼寧製造業給人們的印像是設備老化、技術老套,産業粗糙、産品低端。

  “大而不強”,該怎麼辦?遼寧選擇了智慧製造,敢於動真格、勇於探新路。

  在新松智慧車間內,各種機器人讓人大開眼界——不僅能寫字、送餐,還能完成自動涂膠、底座腰座總裝等工作,甚至“機器人生産機器人”都已經成為現實。作為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新松已經創造了百餘項行業第一,先後承擔600多項國家科技創新研發項目,産品累計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輝煌成績的背後是深厚的科研實力。新松現有研發人員超4000人,佔總人數的75%以上,這些科研人才貢獻了近2000項機器人核心技術專利。新松機器人副總工程師鮑君善説,希望新松機器人能走進各個領域的工廠,走進千家萬戶,讓機器人的世界出現一片“中國紅”。

  新松機器人的路徑,是遼寧傳統裝備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而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每55秒就有一台新車下線,這個廠區廣泛應用工業4.0、柔性生産線等智慧製造技術。去年中國宣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以來,寶馬繼續加碼在瀋陽的投資,正在建設中的華晨寶馬新工廠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未來,寶馬最新的自動駕駛、電池解決方案等新技術都將在瀋陽研發並應用。

  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介紹,華晨和寶馬合資合作15年來,已累計投資超過520億元,在瀋陽打造了總産值2000億元的高檔乘用車製造基地。

  智慧製造為遼寧裝備製造業帶來了新活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遼寧裝備製造業累計工業增加值增速7.7%,增加值佔29.6%。目前,遼寧以機器人及智慧裝備、數控機床、航空航天裝備、重大成套裝備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

  走向高精尖,遼寧有底氣    

  在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由其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一鍵垂直起降,具備隨時急速前飛、後退、懸停飛行和姿態角飛行等能力。

  “手指一劃,活就幹完了。‘無距’就是讓科技與生活沒有距離。”公司創始人兼CEO蘇文博介紹,團隊研製的“遼”向量多旋翼無人機最高時速達每小時100公里,百公里加速僅6秒,可用於執行巡檢、搜索、空投等多種任務;另一款X50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1分鐘作業5畝地,已經在多個大型農場應用。

  東北是中國的玉米、大豆和水稻主産區,是中國最重要的糧倉之一,農田面積大而且集中,是中國農業無人機使用最多的地區。高精尖技術的廣泛使用,為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種可能。

  高、精、尖,已經成為遼寧各産業發展的新引擎。為實現科技創新從“支撐發展”向“引領發展”轉變,遼寧統一了思想,明確了方向——重點圍繞“三個高新”做文章,即抓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抓高新技術園區建設、抓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在這場變革中,平臺建設毫無疑問是關鍵。為此,遼寧省制定了科技強省實施意見,設立百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設雙創基地,扶持企業發展。加快推動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瀋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重大平臺建設,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創新研究院等也正式揭牌。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遼寧全省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全省高新區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8%,高於全省平均增速3個百分點;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714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7%。

  孔雀東北飛,遼寧有誠意

  “我們集團工資最高的不是領導,而是我們的技術骨幹。”瀋陽鼓風機集團董事長戴繼雙經常笑著跟人説。

  在遼寧,技術骨幹作為創新之“寶”,薪酬超過總經理再正常不過。2017年,沈鼓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了10萬級空分壓縮機的國産化,這不僅讓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裝備終於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也讓國外廠商的報價直接降低了一半,為國家節省上百億元。

  近幾年,沈鼓集團井噴式涌現一大批國産重大技術裝備,讓中國百萬噸乙烯裝置國産化率達到80%以上,填補了100多項國內空白。多年來,沈鼓的核心關鍵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流失,戴繼雙分析,其關鍵在於“提供了足夠施展才華的平臺”。

  而這樣的平臺背後,是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的逐步形成。以老工業基地的品牌積澱吸引人才,以極具誠意的優厚政策聚集人才,以立足本土的優勢産業用好人才,是使人才充分發揮力量、展翅高飛的秘訣。

  在繼續破除制約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上,遼寧進行了多方面的反復考量。遼寧省科技廳廳長王大南深有感觸:“我們破除‘四唯’,出臺‘三評’,在人才、項目、機構方面進行科學評價。在誠信的前提下,充分給予項目決策權。轉化成果最高到92%歸團隊,很多以前可轉可不轉的現在都轉化了,價值生産也被政策充分激發。”

  這樣的環境中,越來越多青年人才“歸巢”,這對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遼寧來説彌足珍貴。據統計,在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興遼英才計劃”推動下,2018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2516名。

  而這場朝著東北方向的人才流動,則以青春的名義見證著這裡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鏗鏘步伐。(本報記者 劉夢 張春麗 劉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